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016-04-29尹黎
微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开放式互联网平台,在这里用户不仅可以自由表达观点还可以分享生活乐趣,而且还可以克服距离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成为好友。最重要的是信息在微博的上扩散速度是极其迅速的。这对于处在潮流前线的高校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高校生在使用它接收信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思想价值观的形成,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一种挑战。怎样利用好微博,引导高校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微博是适用于普通大众的,即使是明星、政治家、学生等不同的身份在这个平台上也是普通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隔阂。与此同时,微博更是让各种思想价值观“百花齐放”,既拓展了高校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影响了高校生的思想价值观。利与弊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微博的优势,发挥高校生好的思想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难点,就此本文与读者共同探讨下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一、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凡事有利就有弊,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也不例外。
微博实现了高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给予了高校生一个充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消除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限制。2011年11月04日东方今报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新闻:华北水院党委书记每天“织围脖”与学生互动。朱海风书记说:“微博让他既能直接了解到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实效,也能轻松愉快的和学生交流思想”。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不见面的文字交流可以避免掉很多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另一方面,微博中众多思想的出现很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思想的传播。微博本身微乎其微的监管政策起不到甄别筛选正确思想价值观的作用,而高校生正在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这样就很容易就会受到腐朽思想的影响。微博在允许无限制表达自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让部分学生沉迷于此,与周围人的交流变少。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可见,比如说出去吃饭,在开吃以前要拍一张,更有甚者出了事故还要先拍一张,进行微博直播。最夸张的应该是微博直播自杀这种行为,用生命博人眼球,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其不健康的价值观。
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政策
①政府要加大监管微博管理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这意味着充分发挥微博的优势,引导高校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只是是学校一方面的责任,更是政府及其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微博中各种参差不齐,数量庞大的信息对高校生影响极大。要想维护微博良好的信息秩序,就需要政府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来从微博根源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新浪微博社区出台了《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以此来维护新浪微博社区秩序,更好的保障用户合法权益。政府可以通过各中措施来实现微博的良好运行,比如说实名认证微博账号、鼓励网民揭露虚假信息、完善管理制度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鼓励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其中。
②学校要积极应对微博带来的消极影响
学校更应该充分利用微博积极的采用各种措施来引导学生。比如说教师可以建立微博,积极参与班级微博互动,用微博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平台,用自身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引导学生。也可以在整个学校建立社团微博,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设置一些具有共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不要放弃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机会。
③学生应合理利用微博
追根究底,学生还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从微博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表现出了不合理的控制力,所以也应该规范学生使用微博的行为。学生可以关注有积极思想的微博或者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每日美文、手工制作等,尽量避免关注一些恶俗的焦点。对于假新闻、假消息等做到正确的筛选。学生更应该避免对微博产生依赖性,不要养成马路上、公交车里、公园里、饭桌旁乃至教室里随时随地刷微博的不良习惯,应该多注意在实际生活中和人的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建立起另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让虚拟的微博生活和现实的校园生活能够结合起来。教育者也应该做到很好的驾驭微博,利用这一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对等交流,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者更应该能真正利用微博的优势来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的引导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正确利用微博平台,在拓展信息的接收量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