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因地制宜构建公共图书馆保障机制

2016-04-29付小红鄂立平王雅杰

知识文库 2016年1期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重要一员,在提升全面素质,构建国家软实力方面占据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全面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构建发展保障机制,满足国家以及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需求,成为了目前图书馆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几方面研究分析。

1.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力所面临的困境

1.1来自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

1.1.1近亲族群的竟争

自2011年开始,借助国家的扶持政策,公共图书馆的近亲族群如美术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全部实行了免费开放,开展了诸多公益服务,冲淡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核心作用。

1.1.2平行族群的竞争

随着网络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网上书店、移动阅读、各类文化娱乐网站、提供在线浏览或下载的论坛等日益发达,大量分流了图书馆用户,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休闲方式,使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日益边缘化。

1.1.3生产厂商的跨级竞争

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供应者,如数据库商及图书、期刊出版商等,利用网络和新技术提供的便利,跨越图书馆枢纽,以更加灵活便捷的服务将图书馆用户“拉拢”为直给用户,将公共图书馆及其消费用户“通吃”。

1.1.4自搜索引擎“一网打尽”式的竞争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百度、Google等强大的搜索引擎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导致大量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背弃”,使公共图书馆用户进一步分流,且呈持续扩大化的趋势。激烈的竞争导致图书馆用户不断瓦解、分流,公共图书馆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1.2掣肘于自身的发展瓶颈

毋庸置疑,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第十二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城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认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瓶颈问题依然严重因:欠发达地区、县级以下图书馆经费极度医乏,严重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缺乏常态化资金保障,仅凭领导重视与否决定图书馆经费多寡,不利于图书馆统筹安排、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以及缺乏严格的准入标准,使一些图书馆成为安排冗员的地方;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不利于实现整体网络化效益,削弱了基层图书馆活力,并造成资源浪费。

2.因地制宜的构建公共图书馆保障机制

在分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保障机制所面临的困境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现阶段图书馆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已经十分艰巨,那么为了能够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其文化与服务职能,从保障机制、经费、人力资源、管理保证等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构建立体化保障体制,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2.1制度保障是根本,争取更多法律与政策的支持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者以及主要投资者都是政府部门,我国公共图书馆在体制上多年来依靠政府的支持,虽然取得了不可否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外部竞争压力的增加,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各项保障制度也呈现出各种弊端,在这个方面不少公共图书馆在制定发展规划做过一些努力,但缺乏科学严谨的规划过程,虽然冠以“规划”之名,却无扎实推进之实,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有力保障。《规划》发布以后,地方公共图书馆要善借东风,促成地方公共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建立规划统筹协调机制,确定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品牌战略,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划清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制定考核评估标准。同时,还必须要有系统的制度保障。在馆舍建设、经费保障、人员配置、设备更新等方面,形成统筹保障机制,变“图书馆请求别人给做什么”为“各职能部门必须做什么”,从根本上为图书馆“补气壮骨”。另外,我国在公共图书馆规范中早已提出,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在公共图书馆保障机制的构建上,基于大力的支持,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实际上我国在公共图书馆相关的法律体系基本成熟,基于法律的基础,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与政府相互配合,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法律维权意识。从大量的实践分析中发展,公共图书馆立法已经达成共识,图书馆法制建设也已经初显成效。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家政府基于政策与法律上的保护,构建自身的保障机制。公共图书馆本身,需要积极参与公共文明服务实践,加大宣传力度,为图书馆立法机制的构建献言献策,各等级地方图书馆之间积极交流,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从上至下推动国家图书馆法的出台和完善。

2.2经费保障是关键,建立多渠道经费筹集机制

从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看,经费渠道单一,基本都是依靠政府投入,在国家各项建设都紧锣密鼓的时期,政府对于图书馆的资金支持难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经费短缺是制约公共图书馆健康、良性发展的主要瓶颈,政府要出台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公共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争取社会资金的参与。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慈善基金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力度大、时间长,我国在这个方面只有望洋兴叹,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希望,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构建多渠道经济筹集机制,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解除后顾之后。首先,我国公共图书馆要懂得依靠国家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基于的各项支持,争取政府的经费支持;其次,必须要将自身的业绩与效益搞上去,针对于争取专项以及定向补贴更有力。然后,图书馆将目光放远、放大,积极去争取社会捐赠。通过冠名以及活动权的授予,吸引企业前来赞助,并稳固这些赞助,这样企业不仅能够将自己的品牌通过图书馆的传播力量,让更多人知道,树立自身的社会地位,同时图书馆也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建设资金,确保了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充足。所以说,多渠道经济筹集是非常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2.3人才保障是支撑,引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在以往很多图书馆在引进人才的时候要求过低,从而导致馆内冗员,甚至成为了各种“关系户”聚集的“大杂院”,这极大的阻碍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所以说,人才保障机制的构建是非常必要。当前,引入国际通行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或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举措。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又称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即由国家或图书馆协会制定职业标准和任职条件,由专业机构考核、鉴定,对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证书,其取得资质后才能从业。在我国要推行这一制度,必须充分结合国情,考虑地域差异性,可实行省际认定;根据行业的多元性,可按图书馆类型制定不同标准,以增强针对性,如高校图书馆员、公共图书馆员、研究机构图书馆员等;按照标准的层级性,可设计定级考核,以适应不同层级图书馆的需要,也为馆员个人的职业生涯预留发展空间。这样,可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改变其社会形象,提升其整体服务水平。

2.4管理保障是基础,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全面实施管理监督机制以文化部推行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为抓手,促进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有效指导,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促进图书馆改善条件,改进工作,提高资源建设、对外服务、学术研究和科学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给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以一个客观定量的标准,让公益性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与盈利性文化产品一样接受第三方考评,将使公共图书馆事业得以全面规范和大幅度提升。

结束语:

基于保障视角看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建设的正确之举。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众多,不同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的图书馆,其保障机制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本文首先针对目前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总体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因地制宜构建保障机制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有所助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公共图书馆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D047

(作者单位:1牡丹江市图书馆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牡丹江市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