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版本历史教材中“人文初祖”表述差异
2016-04-29关兴业
一标多本下,各版本教材往往对同一历史事件表述不尽相同,甚至互有矛盾。这给部分教师中考备考带来极大困扰。2014年广东历史中考备考会上,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陈山林老师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其中关于谁是“人文初祖”,陈老师指出人教版认为是黄帝而北师大版、华东版和川教版都明确是炎帝和黄帝,并认为“折中的说法都对”。但在笔者看来,各版本表述尽管尽管似有矛盾,但其本身并不存在史实错误,下文试论之。
首先,为便于讨论,将笔者所见各版本教材相关表述罗列于下:
1、人教版: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2、北师大版: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岳麓版: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4、华东版: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川教版: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湛江地区所用中图版未涉及此问题,故不列入。
由上文所列,各版本教材表述差异有三:其一,人物所指上,诚如陈山林老师所述,北师大版、华东版和川教版将炎帝和黄帝并举,人教版和陈老师未提到的岳麓版仅及黄帝;其二,尊号称呼上,人教版、岳麓版和华东版用“人文初祖”,北师大版和川教版用“人文始祖”;其三,标点使用上,人教版、岳麓版在人文初祖上加双引号,其他版本未加。
初,《尔雅·释诂上》:“始也。”表示开始。由此,人文初祖与人文始祖同义。各版本之间表述差异在于是否将炎帝视为人文初祖(人文始祖)。
那么,炎帝是否有资格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首先需要弄清这一尊称的具体含义。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古义当指礼乐教化。但即与“天文”对举,当又包含人世间事之义。《后汉书·公孙瓒传论》:“征乎人文。”李贤注:“人文犹人事也。”
时至今日,人文一词语义又进一步演变。《现代汉语词典》释之为“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至于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又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现代理解“人文”,更注重人类的发明创造一面。
祖即有创始人之义。《周礼·春官》:“祈年于田祖。”郑玄注:“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也。”此处神农,通常认为即炎帝。传说中炎帝神农氏发明了农业。《管子·形势解》:“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民。”《周易·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传说中炎帝还发明了医药。皇甫谧《帝王世纪》:“神农氏……尝味草木,宜药疗疾。”可见,炎帝对于人文初祖或人文始祖这一称号,当之无愧。
但是,是否可将人教版、岳麓版相关表述视为遗漏?笔者以为不然。
如前所述,人教版与岳麓版行文时均对人文初祖一词加双引号。引号一般有三种用法,其一,标示直接引语;其二,标示强调内容;其三,标示别称、简称、反语。人文初祖不属别称、简称、反语,此处引号当不作第三种用途。至于第二种,用引号将“人文初祖”一词作为重要知识点进行强调,自无不可。但是,是否可能属于第一种情况?也就是说,是否有人直接将黄帝誉为人文初祖呢?
很可惜,在传世古籍中,笔者并未找到直接证据,仅知新莽政权颁布的铜权中有“黄帝初祖,德市于虞。虞帝始祖,德市于新”字样,表明古人尊奉黄帝更多地是因为血缘、血统而非文化、人文。同时,如前所论,直至现代“人文”一词才逐渐带有发明、创造的含义。古人自不可能将黄帝称为人文初祖。
笔者明确查到最早直接将黄帝誉为人文初祖的是近代程潜。据今人所编《黄陵县志》,1938年国难当头之时,为凝聚抗日力量,国共两党于清明节同祭陕西黄帝陵。当时,国民党元老程潜亲笔为轩辕殿题写“人文初祖”匾额。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殿门楣上,闻名遐迩。世人将黄帝誉为人文初祖,当由是而来。那么,人教版和岳麓版将人文初祖四字用双引号标示,盖表明此评论有所本之意。
带双引号的“人文初祖”既本自程潜所书之匾,便仅适用于黄帝。对于这一点,岳麓版教材编者十分清楚。如前文所引,前半句介绍华夏族祖先还炎帝、黄帝并举,后半句评论“人文初祖”在表述时便只剩下黄帝了。
(作者单位: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