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联想能力的训练应用

2016-04-29左见明

知识文库 2016年1期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则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往事依依》中回忆,“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从这段话中我们充分感觉到语文阅读中联想和想象的魅力。由此又给我启发,加强初中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指导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加深对读物了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试着去在语文阅读实践中应用联想和想象,收获还是很大的。

一、激趣

有些初中生并不喜欢读书,拿起书本就头疼。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喜欢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引导学生去读书。我在课堂讲授名著的时候,经常引用名著中课堂以外的东西,比如在学习人物描写时,我会摘录一些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描写语句,让学生去猜写的是谁,学生就会很兴奋;然后再讲点诸如“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故事,学生就更入迷了,再推荐学生去读一些相关文章,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要去读书。在学习《童年的朋友》这一课时,我会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提及高尔基的童年故事,然后告诉学生“阿廖沙”的悲惨命运,给她们讲述时“欲说还休”,造成悬念,同学们着急得不行,非要我给他们讲,但我启发他们:“你预测一下他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然后同学们会七嘴八舌猜想一番,然后我再说:“书要自己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妙处,同学们下课赶快找书读,如果有找不到书的同学,可以拿我的书去读。”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有点像章回体小说的“且听下回分解”,吊住胃口,展开联想和想象。对此,萨特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一部小说,读到紧要处,不妨停一停,厌倦思索,想一想情节会如何发展,主人公会有怎样的命运,如果自己写,将如何处理……经过这样的一番悬思测想,再往下读,你会别有一番读书情趣。这样读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在阅读中加进了思考、猜测和联想这一重要环节,给阅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促进了读与思的有机结合,因而必然提高读书的效率。

二、理解

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生读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头脑里浮现出一幅长江三峡的宏伟壮丽的图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一叶小舟之中,听见了两岸猿猴的啼鸣,看见两岸高耸的青山,箭一般地飞驰到了江陵。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头脑中便会浮现洞庭湖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气象万千的图画。

联想和想象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我指导学生读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求学生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理解,还应由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联想到革命英雄也是压迫不倒、摧折不了的。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要求学生不仅要想到相关的画面“抢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还要联想到那些红军战士勇敢无畏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正是他们“不怕难”的根本原因,联想到我们现在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事迹的时候怎样向他们学习,联想到今天人们应该怎样珍惜和平等等。读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们会想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可以联想到共产党人夏明翰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三、运用

读一本书,悟出更多的道理,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远远不够,不去思考,不去应用,就是读死书。”叶圣陶讲“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就是这个意思。如何把书读活?“我思故我在,我用故我能”。初中阶段的“思”与“用”首先就是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广泛的联想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又可以引起新的联想。平时,人们的联想意识往往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在读书过程中,应使之成为自觉活动。所以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读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现行的苏教版教材的单元整体主题编排,例如“多彩的四季”“奇思妙想”等等,为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了条件,营造了氛围,我们要认真体会并实践。运用联想和想象去造句、作文,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运用训练方式。

我通常训练学生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造句,例如比喻、拟人和排比等等,就是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去表达运用。例如学到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诵读欣赏》中的例句,“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我指导学生把握这句话是用“碧海、微波、红水三个比喻句,又成了一串排比,绘出晚秋特有的色彩”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描写春的诗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学生有了很好的启发,很快就造好了句子,较好的如:我爱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我爱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爱春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以此类推,我们又造了以“月亮”“爱国”为主题的句子,学生不仅充分调动了所学的知识,训练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还切实提高了表达水平。

综上,我认为联想和想象是阅读欣赏作品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宋代学者陆九渊指出:“读书切戒太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涵咏并不是单纯的吟诵,还要学会联想和想象,才能增加读书的兴味,提高阅读的效果,才能避免像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头脑中让别人跑马”,使自己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同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