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与实践分析
2016-04-29史剑
高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的新型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行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课时逐渐增加,这是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禁锢,还有一部分地区的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还存在着阻力,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中说明了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理论需要和实践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过程去亲身感受真实的世界。高中物理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示引导下,新的课程教学目标转变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为了新的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高中物理课程中实验的环节,注重实验环节的安排与设定。因此,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和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成为了物理教师研究的重点。高中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对课本知识的讲解细致认真透彻,没有给学生留有自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预留时间给学生去亲自动手操作。在以往的物理实验课中,学生一直是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而学生只是实验课堂的看客,因此,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往往是心不在焉,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主动去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探索物理实验背后的物理规律和科学原理。所以,在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寻找出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以往的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在自身的求知和创造欲望被激起时才会达到最佳水平,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摒弃以往一家独大的模式,给学生创造充满探究谈论氛围的课堂环境。例如,在进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时,准备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原副线圈A和B、电源、开关和导线,指导学生连接好电路进行电磁感应实验,通过条形磁铁和副线圈B在主线圈A中做直线和曲线运动切割磁感线或者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论总结,感受实验心得体会。在物理实验中类似的实验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学生作为实验课堂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学习探究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当前社会事物更新交替速度较快,尤其是科技进步飞速,学生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就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与此同时,探究能力成为了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方法,探究的主要环节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绘制图表分析验证。高中物理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虽然验证性实验对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却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探究性的实验,将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设计和进行课题研究,自主决定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方案,虽然最后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但是探究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高中生的物理探究课题,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来解决新的问题。
新时代的高中生不仅要具备创新探究能力,还要具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物理实验的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创新,将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从被动的观众看客转变成为实验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要对学生发表对或错的确实性评价,让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比如,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时,需要对单摆的摆长L和单摆的运动周期T,单摆做简谐运动,其运动周期 ,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 ,教师让学生亲自将铁架台、单摆、小球等组装起来,用游标卡尺测定小球的直径d,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量细线的长度为L’,摆长 ,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数据的测定时难免会出现误差,在实验结束后,教师给予正确的结论并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回顾,进行误差分析,寻找实验中的失误和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的实验课堂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动手能力,为将来学生踏入社会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说过“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创新需要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实验教学是将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在一起的课程,只有将头脑和手相结合才能真正将创新意识和能力真正提高。首先要确定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往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而当前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涵盖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减小实验的失误率和误差,改良实验的演示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创新的自信心。
结语:
从上述结论来分析,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探索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规范标准的实验操作是避免误差的前提,教师还要通过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生共同探究对现有的实验进行创新改进,不断的改进完善高中物理的实验课堂,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要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