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2016-04-29江滢

知识文库 2016年1期

加强概念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对比区分易混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加强概念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记忆、应用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

创设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主动,聚精会神地开展学习和思维。特别在教学起始性概念时,如果只告诉学生一个结论,那么,学生很难理解,后面的学习就会产生障碍。因此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领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如教学体积概念,首先和学生一起做小实验,把一块石头放人有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水面变化。接着提问学生水面为什么上升,使学生知道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然后再放人大小不同的石头,学生发现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石头大小不同,它们所占空间大小不同。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火柴盒、铅笔盒、电视机等实物,让学生比较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从而揭示体积概念。又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先给出1、2、4、8、10、13、18、19各数,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约数,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数的约数个数的特点,进行归纳、分类,进而抽象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二、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概念教学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概念,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将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焕发起智慧的潜能,思维的灵活性得到锻炼。例如:教学分数概念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分数。提问学生如果给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苹果,或者给四个小朋友平均分一块蛋糕,那么每个小朋友所得的苹果也好,蛋糕也好,你们说还能是一个整数的结果吗?学生马上齐答不能。这时老师告诉学生在得不到整数结果时,就产生一种新的数——分数。这样使学生知道分数产生于实际的需要。在进一步介绍单位“1”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单位“l”不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而且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接着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分数,最后提问学生这些分数是怎么得到的?你能不能通过这些具体分数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

三、对比区分易混概念。

对比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学生往往要在对比中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对于容易混肴的数学概念,在不断研究这些联系和区别过程中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如质数和互质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从质数和互质数的意义上讨论辨析。得出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只有l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才是质数;互质数是就两个数而言,即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才是互质数。其次质数和互质数的联系上讨论辨析,得出成互质数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互质数,但如果两个数都是质数,那么这两个数就一定是互质数。

四、小组合作学习。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概括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那些学习需要帮助的学生有一个逐渐跟上大家的机会。如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时,首先按自学提纲分组进行讨论学习。1.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2.真分数与1比较谁大谁小?3.假分数和1比较怎样呢?出示插图(图略) 用分数表示各图阴影部分。然后分成五组,分别请某组同学说一个比1小的分数,提问叫什么分数?为什么?说一个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问叫什么分数?为什么?再说一个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问叫什么分数?为什么?观察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如、……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从中发现什么?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看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看作什么分数?什么叫带分数?举例说出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最后发给每一张大白纸和三个数字3、7、9和胶水一瓶。每组的要求不一样,把题目要求写在大白纸上。请你组用3、7、9按要求组分数,并说出根据什么组的分数。1.组成一个真分数。2.组成一个假分数。3.组成一个带分数。4.组成一个最大的带分数。5.组成一个实际上是整数的假分数。通过学生自学和对直观图形的观察,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进而在老师引导下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认识了带分数。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思维活跃。

五、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本身反映出知识自身的传授、能力培养的“序”,使前后内容相互蕴含,自然推演,在思维上为学生提供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逻辑思路和迁移条件,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使知识处于运动中的,蕴含着较高的思维价值的知识网络。因此每学完一个知识单元,就引导学生反复归类整理,较好地完善学生对这一概念群的认知结构,例如教学“数的整除”,在复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如下知识网络图:(图略)

这样把学习概念的过程,运用感念进行迁移的过程,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过程,作为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加强概念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概念理解深刻、记忆牢固、灵活运用,真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暨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