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美”教育入手 增强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2016-04-29黄广钿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的生活的节奏也逐渐的加快。在快节奏的今天,很多人都只重视成绩:学习成绩、工作的成绩……特别是小学生,现在的多数家长都格外的重视考试分数,但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小学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阶段,小学是孩子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模仿欲,所以在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怎样融入社会的最佳时刻,同时也是树立孩子为人处世的性格的时段,家长与老师都要重视这个孩子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段。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国千百年来承袭的优良品德。在我国,判断一个人的优良品格的第一要素就是“孝”,为善者,以孝立身,以德立命。所以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出色的品格,就要从“孝美”入手。自古以来都是以孝为美的,在“孝美”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素养,以增强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包含了对学生的心理、性格、思想、品德、政治等等多方面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所以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更是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大问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影响着所有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国开始实行德育教育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基本上可以算是刚刚起步阶段,发展的仍然很不完善,各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我国的多数小学的德育教育太过模式化,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效,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只是添了几本书,几堂课,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并没有很大的重视,德育教育的成果不明显,小学校园里的问题层出不穷,本来只有在初中、高中才会出现的打架、逃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涌现在小学校园里,学生的叛逆心理在小学校园中屡见不鲜。所以,所谓教师,就应该肩负起教育的大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当下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的问题。
解决当前的德育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小学生的素质就是未来祖国的素质,所以为了祖国未来的发展与希望,必须培养他们健康的品格、优秀的素质,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适应社会,为祖国的发展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我校在小学生的教育方面不仅涉及到了文化教学、体育教学、美学教育等等各方面,还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与社会实践的教育,促使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相互作用,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达到素质教学的目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是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萌芽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尚未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的发展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孝美”教育
以孝为美,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孝是我国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优良品质和热点话题,帝王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亲尝汤药、曾子啮指痛心,郯子鹿乳奉亲……所以,在现代教育中仍然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学校因此刮起了一股“孝美”教育的热风,目的就是为了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
“孝美教育”是刚刚兴起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基于“以孝为美”的德育教育,“美”自古以来就代表着至高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情操,而“孝”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孝”出发,立足道德的根本,从“美”入手,完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孩子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培养,遵循“孝美”教育的原则,在小学这个关键的时刻,对学生灌输“以孝为美”的观念,加强小学生对“孝”的理解,并且鼓励学生身体力行,多让孩子亲身体会“孝美”的乐趣与意义,让学生深入的了解“以孝为美”的意义,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立足于“孝美”教育的德育教育
在现实教学中,太多的家长与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使得现在多数的小学生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逃课、打架、早恋等等非常严重的问题统统出现在了小学学校中,这使得教师跟家长都惊慌失措。在手足无措中家长和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的校园中实行德育教育,并且重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德育教育不是拿着课本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的,是要立足于实践的。从“孝美”教育入手,立足德育教育的实践,提高道德实践的实效性。
1、创建“孝美”环境 在课堂中,教师多为学生将一些以孝为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崇尚之心,鼓励学生模仿其热爱父母的心情。对学生的教材,老师要尽量的有选择的为学生讲解,对文章中正能量的,积极的内容着重的为学生讲解,在平时授课时也可以拿教材以外的文章给学生讲解,尤其是有关孝的内容,让孩子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并且,作为教师,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但这并不是只有教师必须要做的事,家长也要言传身教,重视家长与老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在学校中,在家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孝美”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孝美”的环境下受到良好的熏陶。
2、“孝美”教育的实践 教师在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文化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印象才会清晰,体会才会更深刻。教师可以为小学生们布置以孝为主题的动手实践课,比如为父母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等等任务,学校里也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与学生互换身份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家长的生活的艰难,让学生体会家长的不易,增强学生对家长的敬爱之心和理解之心,也可以增加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学会感恩 教师在留家庭作业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个小小的创新,就是作业内容不要全都是课本知识,可以为学生布置“感恩“任务,就是让学生回家之后,写给家长一封关于感恩的信或者是祝福卡,表达对家长的爱和感谢,同时家长看完之后也要对孩子的信进行回应,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这信件的交流其实就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回应。或者在节日里为老师、为家长献上表达自己爱意和感恩之情的小卡片,在心灵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感恩的情感,让学生学会感激。
四、结语
“孝美”教育是当代小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践基础,即将也是小学校园里进行德育教育的大趋势,探索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缓解现如今小学校园里种种问题的重要环节。所以,学校和老师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及时的更新德育教育的观念,对德育教育进行开放性的教育,树立现代德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养成,对德育教育进行勇敢的创新,融入“孝美”教育,加强德育教育的队伍建设。在小学阶段,孩子正是接受社会,正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及老师要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厉行“孝美”教育,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静静地等待它长成参天大树,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为优秀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田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