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天地尽显大用处

2016-04-29虞亚娜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本学期,我园开展了自然角与种植园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实践种植、培育等过程中,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习了简单的种植技能,从而体会了劳动的快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一些积极情感。

一、创建班级 “小天地”

小班幼儿常常以“拟人性”的思维看待身边的动植物,把动植物当作有生命的也会说、会动、会想。再则小班幼儿的依恋情结还较重,所以我们将自然角打造成农家小院式的氛围。为了将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限度的利用,将墙面与架子相互利用,架子上分层摆放了观赏类、种植类、养殖类,墙面是提供与之匹配的图片,并贴上相对应的文字加以说明,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让孩子们去邀请动植物陪他们一起快乐成长,成为一个有生机的小天地。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于是我们将摆放位置调低,与孩子零距离接触,这样能更大层度的吸引幼儿,去帮助幼儿观察自己的观察,方便幼儿们去照料,以幼儿为出发,整个环境的布置充分体现了“温馨”的主题。

二、小天地的大发现

1.“小葱”突显新发现

班里的很多孩子不喜欢吃葱,这时老师设想和孩子一起在自然角种植葱,并请孩子进行照料,发现孩子对自己亲自种下的葱显得特别感兴趣,时不时就会去观望一下,并时刻观察观察,按时浇水,精心照料,看着小葱一天天茁壮成长。等到丰收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割下小葱,洗干净,切成小颗粒,和肉拌在一起,让孩子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吃。自己亲手种下的小葱,和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显得味道特别的美味。就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吃葱。而且通过让孩子们了解了葱的生长过程,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感受到了与同伴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的乐趣。

2.“无意丢弃”引发种植乐趣

记得有一次美工活动课,我们制作了蔬菜印章的活动,活动完后,我们将切剩下的土豆、萝卜扔在了一个小水桶中,谁知这一放,没有及时清理掉,而水桶中刚好有一点水,由于天气闷热,这些土豆、萝卜发芽了,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后,马上引起了围观并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想法,大家都认为,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泥土的,有些植物也可能生长在水里的,于是小朋友讨论了自己看到过的养在水里的植物。后来我从网上搜寻了一些有关于水培植物的知识,并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向我班幼儿介绍水培植物有哪些,养殖水培植物的方法等。接下来,教师与幼儿共同寻找可以水培的植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将切下来土豆、洋葱头、大蒜头等植物的根茎带到幼儿园,并利用漂亮的器皿养殖起来。每天孩子们都去观察这些植物的变化,孩子们在生动直观的植物世界里遨游,不仅对养殖水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植物的各部位认识加深了印象。这次活动给我们老师的启发很大,我想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未来的科学家,而是让幼儿在生活的点滴中,去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也为幼儿寻求了另一种科学教育的方法。

三、小天地大生活

(一)节日的教育契机

每年的立夏节,幼儿园都会开展一些传统的活动,比如摘蚕豆、品蚕豆煲等,当然我们的大种植区这时就会发挥着其最大的作用,因为种植区里早已种上一大片的蚕豆,平时在幼儿的细心照料和观察下,一路见证了蚕豆的成长过程,然后在节日的那天,组织幼儿人手一个小盆去采摘蚕豆,幼儿就像是忙碌的小蜜蜂,穿梭在田地间,体验着自己劳动的快乐,最后剥豆、品尝美味的蚕豆煲,孩子在一系列的摘摘、剥剥、尝尝的过程中感受自然角带来的魅力,让种植活动与节日教学、生活有机结合,为孩子们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的广阔空间。

(二)隐形的情感教育

每一颗小种子都赋予着一个生命,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也特别珍惜它的来之不易和宝贵的生命,所以幼儿的责任感意识也在逐步的培养。

有一段时间,种植区的小豆豆有枯萎的现象,小朋友特别的担心,个个苦着脸,不管我们多么细心地照顾,给它浇水、施肥料,但还是挽救不过来,后来保育员阿姨说,把这些豆豆放在露天试一试,给它见见露水晒晒太阳,或许会活动过来。一听到这个方法,马上一些小朋友就自告奋勇,给豆豆们移个地儿。就这样,遇到刮风下雨,我们这群小卫士就不顾风雨又将豆豆搬回“老家”,如果出现泥土有僵硬的现象,“小卫士”们就会用工具给它们及时松土。这样日复一日,豆豆们在大家的细心照顾下,奇迹般的复活了,而且长出来的苗苗更加的茂盛了。看着这些绿油油的豆苗,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且期待着它们快快开花快快结果。

在创设自然种植区,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它不再是纯粹的种植,而是承载着诸多教育价值的种植课程理念,与科学、语言、健康、社会、艺术等相合的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溪口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