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4-29徐焕然
近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独立院校的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与挑战。因此,分析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解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
独立学院,是中国大陆现存的一种高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独立学院实质上是2003年经教育部规范后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
20世纪末,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大众化,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独立学院应运而生。
近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至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由631万人增加至749万人,就业形式十分严峻。独立学院 的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后续发展,客观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独立学院毕业生更广阔的就业途径,能够有完善的指导策略指导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内经济环境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带来了一部分就业机遇,但不能满足我国净增的适龄劳动力。在毕业生总量迅速增加而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环境下,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展现得尤为明显。
另外,用人单位片面强调工作经验,使一部分毕业生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另一个方面,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错误估价自己的工作价值,从而导致自己失去就业的机会。
2.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机制性障碍。在教育部门领导高校就业工作的形势下,公安部门管理毕业生户籍、人事及劳动管理部门管理人才市场,分区化、分权化管理给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机制性障碍;个别地区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为本地生源提供就业绿色通道,而设置多种限制条件,阻碍外地生源就业;由于劳动、户籍、人事等管理制度与就业改革形式不配套,导致人才跨省流动渠道不畅通。
3.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目前,多数院校的专业设置并非根据市场需求而设置或调整,而是根据母体学校的师资条件,立足于自身,导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部分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内容老化,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导致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术业不专,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职业期待。与此同时,人才培养的目标及人才观念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产销不匹配的结构矛盾。
4.就业指导工作迟滞
独立院校发展快,规模大,毕业生数量激增,而就业指导工作迟滞。就业指导处的工作人员缺乏前瞻性;或人手不足,力不从心;或就业指导人员的构成年轻化,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不足,对就业相关政策的分析把握不够透彻等等诸多因素,导致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迟滞。
5.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目前,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对自身的分析不足,除存在“等、要、靠”等惰性思维外,盲目自信也导致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对职位要求更高,在没有适应岗位的情况下,为同学之间进行攀比,不愿降低就业期望值。另外,在求学的过程中,独立学院一般学费较高,学生与家长在付出高额投入的前提下,期待物质待遇与地域优势的回报与效益,在此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对就业期望过高,过分关注物质待遇、地域条件、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对就业岗位的地域选择过度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多倾向于办公室、写字楼,而不愿在在基层就业。
6.职业生涯模糊,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
独立学院的生源在入学时高考成绩普遍低于普通高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的自主性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为学习而学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欠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指导,在毕业前,未做好就业准备,缺乏职业素养,同时,职业意识淡薄,职业发展观不明确。
三、对解决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探索
1.通过积极探索、协调并整合资源,开辟就业新渠道
独立学院的生源,一大部分来自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学生家长拥有广泛的资源条件,为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应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的建议,并且能够增加家长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了解,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学院也将通过多种形式,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更为顺畅的沟通桥梁,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为给毕业生开拓更为广泛的就业市场,学院应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并尝试与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从多种渠道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提高学生 就业竞争力。
2.通过多种渠道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的就业项目
(1)加大对“三扶一支”“服务欠发达地区”两项工作的宣传,邀请专家对相关工作内容对毕业生进行指导讲座,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以上两个项目的志愿者选定以及派遣工作,并积极为愿意在相关岗位就业的毕业生争取合适的待遇。
(2)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在毕业生中广泛宣传,将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宣传到每个毕业生,使毕业生有为国家服务的意识,并缓冲就业压力。
3.积极动员、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1)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开设讲座,举办创业比赛,组织社团活动,在教学指导中培养创业意识。在丰富学生创业知识的的同时,增加创业体验。
(2)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积极扶持。首先,为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政策指导,与此同时,提供相应的培训, 有专业的创业导师进行指导。学校协调相关部门与企业,从场地、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在项目确立后,对项目的后续进行跟踪指导,并且树立创业榜样,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