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一盏希望的明灯

2016-04-29牟茜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1979年的3%上升到现在的13%,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大有形成单亲一族的趋势。

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就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介绍】

萱萱,女,小学二年级学生。平日里活泼开朗,这学期开学后却变得少言寡语。每当上课谈到其他小朋友的妈妈时,她都热泪盈眶。下课后,她经常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就算有同学邀请她出去玩,她也不出去。作业写到一半,会经常停下笔来精神恍惚地思索着什么。她爸爸将她全托在家教家里。据家教老师反映,萱萱是所有孩子里最懂事的,什么事情都不声不响地自己搞定,每天从不多说一句话。

【原因分析】

萱萱一阶段的失魂落魄让我对她特别留了个心眼,一番思虑后,我拨通了萱萱妈妈的电话。和她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由于小三的介入,萱萱父母离婚了,而固执的萱萱爸爸由于对萱萱妈妈的怨恨居然切断了萱萱与妈妈见面的各种机会。萱萱妈妈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着自己的女儿了。而对于萱萱而言,这一个多月是何等的漫长。

家庭的变故使他受到很大打击,使萱萱的情感变得异常的脆弱,她承受了很大的心里压力,也产生了极大的自卑感,总感到自己很多地方没有做好,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她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导致妈妈不要她了。“被妈妈遗弃”这事儿让萱萱觉得自己在小伙伴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干脆不和别人说话,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她把所有的忧伤和苦闷都藏在了心里,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跟人倾诉,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更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

【辅导方法】

1.走入内心,了解想法

对于“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要先了解孩子的思想,掌握了孩子的想法,工作开展起来会事半功倍,反之就很难展开。如何才能深入他们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呢?这就需要我们放下架子,与孩子交心,成为他们的朋友。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带着萱萱来到相对比较优雅、安静的“教师阅览室”,此时的阅览室空无一人,正适合我们交谈。我亲切地从教室里前两天发生的一件趣事说起,愉快轻松的气氛拉近了我们俩的距离。我适时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她,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意外打击虽然会令人痛苦,但它也可使人冲出心理低谷,达到成功的顶点。相似的情感体验使卸下心房的萱萱找到了知音,她一下子打开了话闸。压抑了许久的哀伤一下子倾泻而出,她嚎啕大哭:“老师,我好想妈妈,好想好想!”

大哭过后,萱萱的情绪渐渐平复了下来。而后,我给她提供了一些调节情绪的参考意见:①找好友倾诉或家人倾诉;②如果觉得自己不好意思开口的话,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③前两者无效时可以再来找我或者找学校里的心理辅导教师。第一次交流过后,后续反馈时萱萱告诉我,那一次交流让她感到无比轻松。

2.追溯根源,消除症因

要想根本地解决孩子的内心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要了如指掌。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反复做,切实把疏导教育工作做实。

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打消萱萱的顾虑,根源还是在萱萱妈妈的身上。只有让萱萱跟她妈妈见上一面,让母女俩好好谈谈,萱萱的心结才能解开。既然萱萱妈妈无法在萱萱家见到女儿,就让学校成为他们母女短暂重逢的场所吧。我偷偷地约了萱萱妈妈在课间来到学校,与萱萱见了一面。母女俩一番长谈,孩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楚,对于母亲这阶段没有来看自己,萱萱也表示了谅解。母亲走后,萱萱的脸上又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3.建立自信,引导上进

“单亲家庭儿童”的父亲或者母亲不在身边,有时甚至双亲都不在身边,加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心里发育并不成熟,心里非常脆弱。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自信心,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在成功中走出阴霾,重建自信。

通过上一次跟妈妈的见面,萱萱基本消除了她的心理障碍。但“阴影”完全消除还有待时间,心灵上留下的创伤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治疗。怎么尽快让她建立自信,避免重回之前的心里误区呢?在上课时,我尽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萱萱回答,回答正确后给予了适当的表扬;下课后,我经常与她谈心,讲讲笑话,说说故事,谈谈学习;我还经常找班里的孩子与萱萱一起做游戏。内心重回班级大家庭,萱萱的笑容更灿烂了。

4.家庭沟通,防患未然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制约。如何让走出思想困境的萱萱能彻底摆脱父母离婚带给她的困扰呢?建立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无疑是为萱萱的情感解决后顾之忧,防患于未然。

为此,我与萱萱的爸爸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我向他阐述了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心里健康在孩子生长发展中的重要性,希望他能在工作之余例如星期天、饭后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多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多和孩子谈谈学校、社会、同学之间有趣的事。同时,在我的建议下,萱萱的爸爸最终同意让萱萱每星期见妈妈一面。

单亲子女同所有的孩子一样,也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作为老师,我们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应该明确自己是他们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锦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