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016-04-29欧任年何利兵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的思想引导者,是做好班级管理、搞好学生工作的重要骨干,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的高低对小学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素质教育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作为重要的教育工作人员,小学班主任必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精准的定位,并不断探索各种有效工作方法,以实现班主任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质量,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班主任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首先,现阶段很多小学班主任对自身岗位的认可度不高。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满意,而且对班主任工作存在较大的反感,很多人之所以会选择班主任这一工作职位就是因为学校领导的安排,这种工作心理无疑为影响到日常的班主任工作。

另外,很多小学班主任对班级以及学生的发展存在较大的片面认识。比如,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班级排名上、以及如何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这种班级管理理念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也忽视了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导致很多小学生对班主任老师存在较大的疏远心理。

很多小学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缺乏耐心和爱心,受小学生年龄问题的影响,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其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班主任教师身为班级的管理者,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必须予以正确引导和指正,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小学生充满耐心和爱心,以包容小学生的错误行为。但是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对小学生的错误行为缺乏耐心,可能会直接在全班学生面前指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这一教学方法无疑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此,小学班主任应该认识到自己班级管理的角色,并正确对待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关心关爱每一名小学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教师的爱,以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对策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必须做好班级活动、班级协调工作,积极发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自主性,确保自己对班级工作的有效掌控,公正、公平、公开的处理班级事务,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组织中的示范作用。

2.1充分了解每一名班级学生

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班主任应在学生入学之前就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也可以是实地到访和找学生高中老师了解情况,在学生入学后,班主任要尽可能的与每位学生都进行一定的交流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对于家庭困难、具有一定特长学生班主任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性格较为独特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个人兴趣进行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尽快的融入班级大家庭之中。

2.2班主任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先前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性格特点、思维习惯、智力天赋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想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班主任就必须走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多去学生宿舍,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建立学生档案数据库,并要亲近学生、爱护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行为信息和思想动态,以有效掌握他们的思维趋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更乐于向班主任老师倾诉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3创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班集体的构建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团结友善、积极进取的班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追求目标,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优质土壤。由于社会条件和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当前小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数量相对较多,成长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往往比较注重自己的“利益”,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具有优良气氛的班集体则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互助意识,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关系处理方法,进而能进一步促进班集体氛围的良性发展。为此,在日常的班集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全班同学共同设计班规、班训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团结向上的氛围,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4完善班级管理措施

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在学校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班级的客观现实,在参考学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措施,以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和合理性。这不但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而能够为良好班级风尚的形成奠定基础。为了确保班集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班主任可以听取全班学生的意见,并且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民主思想,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民主教师的形象,继而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三、结语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促进学生发展、班集体成长发挥了重要影响。为此,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班级管理角色,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爱心、耐心、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小学生,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继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瑶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