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条件探析
2016-04-29刘晓寒戴伯秋
乡村旅游在我们国家起步很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萌芽,直到1984 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开业,标志着我国的乡村旅游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最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马惠娣,2001)。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我国的乡村旅游人数已超过全国游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望城区作为省会城市长沙的第六区,适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乡村旅游业迅速的发展。具体从四个方面探析长沙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一、良好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望城区,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故乡,是湖南省会长沙市第六区,南枕岳麓毓秀,北连浩瀚洞庭,东峙麋峰、西接沩水,湘江穿境而过,整个区域呈不规则长方形,总面积为96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占30.36千公顷,辖15个乡镇,人口55.97万,人口自然增长率5.4‰。被誉为“希望之城”,湖南省旅游强区。东边与长沙县接壤,南边连接岳麓区,西边与宁乡县交界,西北是益阳市赫山区,北边连着湘阴县,东北比邻汨罗市。望城区风景优美,“山、田、水、土”特色分明,区位条件得天独厚,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树种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26.94%。 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望城区,不仅有底蕴深厚的历史遗存,既有风格独特的地方文化,更有感人至深的红色传承;既有声名远播的宗教名胜,也有享誉三湘的水乡古镇。靖港、乔口、铜官、新康,四大古镇依湘江而建,形成了望城区文化特色乡镇“一江两岸四镇”,各有风情,各有故事。
二、温和的气候条件
望城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干旱,冬季严寒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适中,非常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三、强大的经济发展
望城区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相继跻身“全省第二”、“中部十强”、“全国百强”。201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3.15亿元,增长1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06亿元,增长28.6%。按行业统计,批发业7.88亿元,增长25.5%;零售业84.59亿元,增长19.8%;住宿业1.64亿元,增长30.1%;餐饮业6.10亿元,增长34.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52元,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88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23元,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51元。(长沙市望城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3000多年,拥有数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长沙马土堆汉墓、铜官窑遗址、明代长沙吉王陵墓群、汉代长沙国土陵墓群、长沙公馆群及“长沙会战”遗址群是长沙较具代表性的六个景点,这六个景点具有国际水准。而回顾前一百年的长沙则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以毛泽东、何叔衡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还有以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主义学派,都曾为中国的蜕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这些人物都是来自长沙或曾在长沙一展自己的抱负,这些名人事迹都为长沙这座城市打造成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打好了基础,为其赢得了“革命圣地、屈贾之乡、楚汉名城、伟人故里”的美誉,望城区作为长沙的一个城区,自然也能够依托长沙这一历史名城的光环而充分释放自己的历史文化魅力。
长沙市拥有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湘剧、湘绣、菊花石雕、火宫殿庙会等都是长沙市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民间乐曲和民俗传统是主要的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江镇“滚灯车”和“谬鼓亭子”是全市首批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 “长沙陶公庙会”于2011年也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腊八豆制作技艺”、“长沙绿茶制作技艺”紧随其后,于2012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认为连春节、端午、“冬至”等节日、节气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城区如今也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宣传时结合了现代媒介宣传以及实物展示等手段,向外界充分展示各个遗产的制作工艺、工序,让外界了解其价值,在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能够起到为望城区进行旅游宣传的效果。
(作者单位: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湖南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