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轻声唱法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016-04-29郑文波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人声本质是一种最原始的声音,世界上一切其他的声音不过是这神圣的原始声音的一种遥远的回声,人类的喉咙是世界上最初的、发生最纯正的最值得赞美的乐器”。童声更是如此了。但在歌唱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在唱歌时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唱、用力憋唱的现象。更多是用胸声、真声大声喊唱。这种声音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就算是位置高了,声音也缺乏美感。

英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哈蒂曾说过:“儿童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的歌唱,是许多将来也许能有良好嗓音的孩子,一辈子就这样毁掉了。”那么在音乐课堂上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呢?我认为采用轻声唱法的教学方法,有易到难,有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歌唱学习“轻声唱法”让其了解“意”

轻声唱法是演唱技巧的一种,是指演唱者吸气深、送气缓、咬字清、轻声唱的一种方法。轻声唱法的提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音乐界人士目睹十多年来口号式唱歌对下一代嗓音保护提出的呼吁。

轻声训练可以加强绳带发声技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的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使其恢复能力。著名的歌剧女高音金克·米兰诺在介绍她的声乐学习过程时说,她的老师从不允许她把声音唱得很大,所有的练习都是用小声去唱,这种方法对她有显著效果。柯威介绍说:“轻声是测验和练习母音的一种技法,可以用来纠正各个母音不良的发声状态。”威尔认为,轻声可以改善读字不清,大声的轻声应该在八至十尺远的地方仍能听得清楚。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说,在自然领域中,只需要用少量的声带张力和少量的气息来发出每个声音,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均衡的发声机能。我国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采用“微声”唱法,训练出很多国内著名的歌唱家,他们不仅能唱好民歌,也能演唱难度相当大的西洋歌剧咏叹调。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田玉斌讲道:“我经常小声为学生做示范,尤其是为高声部的学生做示范时,为了能唱出很高的音,我总是努力将喉咙打开唱轻声。这样久而久之,我可以唱出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很高的声音。”

实践证明:轻声唱法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具有良好作用。它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它是把难学的声乐技巧化繁为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歌唱学习“轻声唱法”让其学会“轻”

学生能拥有一副美好的嗓音,他的一生可以增添多少欢乐!而我们,正是学生拥有美好嗓音的“拓荒者”和“指路人”。为了当好“拓荒者”,除了让其正确了解轻声唱法的内涵,还要有正确的联系方法。

(一)气息练习

在童声练习的过程中,气息是重要的一部分。不论高音、低音都要有气息的支持。“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要获得气息支持的漂亮歌声,正确地应用呼吸时正确发声的 前提。它可分为三步训练。

第一步,纯呼吸练习。

1、体会正确呼吸时腰部的感觉----腰部系皮带处一圈有饱胀的感觉。方法:双手插腰,身体放松,直立或端坐,找到吸气时正确的感觉,并抓住这种感觉,照此方法坚持练习,强化效果和能力。

2、不同呼吸状态的练习。不管哪种感觉的呼吸,腰部感觉都是相同的。

缓吸缓呼:缓吸时用鼻子像闻花一样吸气,使气息慢慢地吸入横膈膜,控制瞬间后,呼气时长大嘴巴,使气息又控制地平稳均匀地吐出。

急吸缓呼: 急吸时像突然遇到一位熟人时惊奇地发出“啊”字倒抽一口气的感觉,打开喉咙,控制瞬间后慢慢地有控制均匀的呼出。

第二步,说话时的呼吸练习。

保持打哈欠状态一口气说话,能说多少就说多少,然后吸气重新开始。例:一呼噜二呼噜三呼噜……一个黄鹂鸣翠柳二个黄鹂鸣翠柳三个……

第三步,歌唱时的呼吸练习。

3、母音练习。

1=C—>G 2/4 5 5 5 5 5

a e i o u

慢吸缓呼—>快吸急呼,都是在哈欠状态下练习,要求气息连贯声音统一。

4、歌曲练习。

用母音练习时的感觉歌唱,练习初始,可打破歌曲的乐句划分形式,把每个乐句都份成一个个小乐句进行练习,句首强调快吸,掌握后再按歌曲的原乐句形式练习,每个字都不能脱离气息。

(一)轻声练习,做到感情的轻声歌唱。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气息的歌唱以后,就可以训练轻声唱了,这样训练的轻声唱法就不会做形。练习也分三步。

第一步,让学生轻下来。

1、哼鸣练习。

1=G 4/4 5- - -

恩(ng)

微笑的哈欠状态,口舌放松,轻松的哼唱,口中像含半口水。一口气唱长音,快吸接着哼唱。检查哼唱正确与否可以张开嘴唱,边唱边随意张动嘴巴,声音不变为正确。用哼鸣唱,学生自然就轻下来了。注意气息。每次吸气腹部应有明显的往外推的感觉,这个练习很利于训练头声。

2、用闭口音练习(u、lu),声音也自然回轻下来,让学生仔细体会轻声感觉。

3、软起音练习。起唱的第一个音(字)很重要,一定要唱好。口腔打开像含一口水,上腭是咬苹果的动作,用咬空了的感觉唱。

第二步,渐强(<)和渐弱(>)练习。

气息的支持要自然而有力,先用哼鸣或母音练习,再用歌词练习。要注意训练力度变化时气息的灵活运用羽控制,力度弱的时候气给的少,反之则多,重点是要求力度的变化没有痕迹、自然,这时的气息必须是稳定、均匀、自如的。

第三步,情境启发。

学生具备了较稳定的气息以后,教师很重要的工作是情境启发。如果学生的学习一直比较被动,容易表现为声音憋闷、呆板,没有生机也缺乏表现力。教师应从练习的歌词旋律的情绪特点着手,启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练习。当学生进入一种愉悦的情景之中时,情绪自然就放松了,就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轻声歌唱的优美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