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说课程的设计
2016-04-29胡蘅芬周芳
“说课程”是利用“说课”这种教研形式,针对某一门课程的整体设计理念、设计内容和实训条件、特色及创新之处等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介绍和研讨如何更好地策划和建设一门课程,时间可以安排在一门课程设计好后完整实施之前或之后进行。“说课程”是一种使说者、听者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教研活动,也是加快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本文介绍的是我院《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
1.1 课程基本情况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它是研究女性一生中不同时期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变化,并提供相应身体、心理护理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掌握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82学时,理论授课66学时,实验授课16学时。
1.2 课程的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 掌握妇产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熟悉概念、病因、处理原则;了解病理生理。
1.2.2 能力目标 具有观察病情的能力,能够运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对妇产科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1.2.3 情感目标 具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课程设计
2.1 课程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遵从护理工作过程逻辑,兼顾护生素质,重实践、重体验、重反馈、重考核,表现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特色。
2.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目标,将本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女性生殖系统基础知识、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病人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四大模块。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妇产科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难点:妇产科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处理原则。
三、教学实施
3.1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我院大专护理二年级学生,她们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为本课程的学习打好了一定基础。二年级的她们即将面临实习,因此对临床专业知识的需求较高。护理班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学习了本课程除了有利于专业成长外,还有利于其自身保健,因此她们会有比较高的学习热情。
3,2 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程目标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归纳为“六字学习法”:看、说、听、学、练、思。即“留心看、大胆说、注意听、主动学、勤练习、多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3.3 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课程资源优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促进综合学力发展为原则,设计了教学模式。
3.4 教学方法
《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任务驱动法和问题探究法来组织教学,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带着任务,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3.5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给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情境导入,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课堂反馈-课堂小结,回顾要点-课后测试,巩固提升-布置作业,课程评价。
3.6 教学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直观内容同学们很容易理解,所以课堂中应尽量丰富图片、视频等内容,并联系日常生活来提高同学的听课积极性。讲授过程中应尽量穿插临床实例,以临床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互动的形式,多与同学交流,使学生参与进课堂,从而缩短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
四、教学资源
4.1 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选用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胡蘅芬主编,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护理学》。该教材特点是条理清晰,与临床及执考联系紧密,有大量的考点提示、案例和习题。
4.2 教学环境
校内资源:理实一体化的仿真校内实训基地;校园图书馆(掌上阅读)等。
校外资源:目前拥有96所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做为毕业顶岗实习基地。
4.3 教学团队
妇产科教研室目前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占37.5%,讲师(主治医师)5人。硕士4人,占50% ;“双师型” 教师占100%。团队全体教师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五、教学效果
5.1 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
多年来,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受到了校内督导、专家及同行的一致好评。认为老师们备课充分,教案、讲稿完备,讲授内容符合大纲要求,把教学内容变成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能熟练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5.2 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
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突出多元化标准评价。
六、课程特色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通过将课程相关课件、教学大纲、习题、案例、视频等上传,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进行不限时空地域的学习,并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达到资源共享。
由于本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评价和空间教学、微课堂教学等方面独具特色,2015年我们团队申报了国家级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现正在不断建设完善中。
七、改革思路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产房)的建设: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技能抽考实训项目和临床执业岗位要求,继续完善与本课程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梯队更加完善;注重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结合,以科研带动教研的发展;加强试题库建设,依托执业护士考试大纲不断更新试题内容。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