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2016-04-29颜维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这里几乎见着学生的每一步发展。然而,教学语言又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形式。教师用语言通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建立友谊、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不高,即使自己有很多知识,但是上课的时候说不出来,这样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除此之外,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语速要适中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刚上讲台的时候,语速很快,像放机关枪的乱赶,学生的思维活动跟不上,对课堂上的知识无法及时理解,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放纵自己。整堂课下来,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板演,学生无法进入状态,时间一长学生就听不懂了。反之,语速适中学生在理解中消化了知识,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处,要放慢一些,而学生熟悉的内容,则可以加快速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速太快,使学生理解思维跟不上、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那么就成为一言堂,学生也没有耐心。反之,语言速度太慢会使学生感到有些焦躁,使课堂气氛太沉闷。教师语速的快慢决定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通常情况下语速快慢应适中,在调动学生课堂中的积极性中语速略慢的语言能呈现说理思路,也更能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思路更清晰,所以说语言的快慢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二、教师语言应通俗易懂
教师在上课时,应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把书本知识变为明白、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通俗的口头语言能使学生易懂、易接受,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语言中,我们不要过多用抽象的语言,对于专业术语要给学生加以解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例如:在讲到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时,教师应给学生明确指出:M是指中心天体的质量,m是指环绕天体的质量,R是指天体的半径,r是环绕天体的轨道半径。这样学生就不易混淆,在练习的时候不会把R和r直接约去,能够使学生更能深层次的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三、教师语言应准确、简洁
言简意赅是对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知识必须反复揣摩、推测,绝对要说清楚,不能把问题复杂化,不该说的绝对不提。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讲解一定需要准确的语言,反之不准确的语言会使学生扭曲理解,无法在练习中得心应手,同时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就大打折扣。例如: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就是不够准确,应该是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四、教师语言要有幽默性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得当的运用语言的幽默艺术,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学到知识。而以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往往是最牢固的。一位教师在讲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时,应用了这样的情景引入:
甲、乙图中电炉烧水,设壶材料相同、水质量相等、水的初温相同.若直流电源用10分钟把水烧开,而第二次用交流电时也用10分钟把水烧开,说明什么?
首先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上面这幅图,此时教室里处于安静状态,接着教师又给出了下面一幅图:
教师并且用幽默的的语气读出:“我十分钟把水烧开”,作比较“我十分钟也把水烧开了”。
同学们一下笑了起来,打破了刚才的安静,使课堂活跃起来,注意力都放在了多媒体和教师的语言中.
教师:“我的电流是3A”那么图乙的茶壶怎么说呢?
学生们窃窃私语,有位学生小声地说:我的电流也可以是3A.
学生大笑,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了起来。
教师:图乙的电流如何表示呢?
学生:用峰值、用瞬时值、用平均值。
教师:“我的有效值是3A”。
这位教师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很巧妙的引出了有效值这个概念。在这里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打破了沉静,使课堂活跃起来,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不仅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能从多方面来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的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提炼的更生动、形象、精美,并注重日常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不断探索提高,那么学生就能够在物理课堂上收获越多。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