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6-04-29刘平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作为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如过于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从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及实践教学法三个方面,探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优质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技能、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集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内容为一体。涉及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员工招聘测试、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由于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出现了弊端。

1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弊端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存在的许多弊端,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教学质量不高。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弊端有以下几点。首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单一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灌输-接受”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却使得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不佳。其次,重理论而轻实践。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但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改革。

2案例分析法

2.1案例分析法的起源及教学意义

最早的案例分析法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在哈佛大学,后来被哈佛商学院用来培养管理精英及高级经理。随着时间流逝,社会进步。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校逐渐采用这类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完善,案例分析法称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好处。其一,化抽象为具体。当一种枯燥的、抽象的理论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个体的、具体的某个案例往往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案例分析法针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以后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同样问题时,即能“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其三,形似或神似问题。同样的案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企业,处理结果并非全都一样。教师在教学案例分析法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2模块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是一种较为优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上文已述。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运用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并不是随意性的遇见一个案例就分析一个案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是一门复杂却又具有系统性的学科。笔者认为,“化整为零”,模块化的教学可取的较好的成效。一方面,将案例分门别类的归纳起来,可避免“混乱”情况出现,方便教师一个个模块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的接受也能更加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在具体教学中,可将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岗位分析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模块、绩效考评与管理模块及薪酬管理模块等。然后在根据不同的模块,给出相应的案例。

2.3鼓励学生搜集案例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引。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去,只有学生参与了的教学活动,才能产生高效的教学效果。也即是说,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案例分析法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成功参与进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搜集网络上或者现实中的个体案例。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师生方便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互动。互动的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可避免”的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了搜集、整理资料,在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的“关注”自己搜集、整理的案例。具体实施为,教师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在一次教学活动中规定其中一个或几个小组整理出案例。别的小组的学生则分别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将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作出汇报。教师在学生们分析了之后,加以辅导性意见。相对于枯燥的“灌输-接受”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无疑轻松许多,也高效许多。

3情境模拟法

3.1情境模拟法起源及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发展出了“情景认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之所获取的知识,是从外部世界索引而来。是通过人的行为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种手段来获取知识。也即是说,通过“设计情景,角色扮演”,能仿真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获取知识。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有点。首先,学生的学习热情高。相对于“静止”的课堂,学生更喜欢“自由”的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场景,如组织企业员工培训等,能将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其次,让学生处于教学“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而言,情景的建设与仿真,是培养学生能力、糅合学生理论知识、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缩短了课堂与社会的距离。

3.2情景模拟教学实施

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比如说,对于招聘环节的模拟训练。首先是准备。这其中就包括对“招聘现场”的搭建,搭建结束后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学生作为应聘者,另一组作为招聘者。应聘者需要准备制作简历、仪容仪表及搜集、整理招聘方所需资料。而对于招聘者,则需要编制面试问题,确定评价标准等。其次是面试环节。招聘者根据对方的简历、沟通技巧等综合方面判定是否录取,而应聘者根据自身情况“据理力争”,双方产生了“对抗”。这是情景模拟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对于这一现象,教师通常将双方位置调换。双方位置互换后,能感受到角色互换的奇妙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

4.1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再多的理论的知识,如果不通过实践的测试、锻炼,那也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知道,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区别。打个比方说,理论知识掌握有十分,如果不通过实践训练,发挥出来的水平也就至多五六分。因此,教学实践的好处在于不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回味”、“咀嚼”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逐渐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除此以外,实践教学还能充分弥补理论教学的缺陷漏洞。理论教学相对抽象和空泛,学生在学习时不可避免会觉得枯燥。枯燥的教学氛围自然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得不到开发。如何具体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

4.2校内开展实践教学

由于学生学习的场所几乎都集中于学校,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校内学习环境应得以加强。具体包括为建立专业实训室,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也只有建设了比较优质的教学环境,才能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场景。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通过场景的建设,能够更容易的进入“角色”。布置出不同的工作及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可让学生模拟员工培训、讨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等等。这样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趣味性,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参与讨论、组织、研究的热情会很高,教学效果明显。教师可在一旁给予学生辅导,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指示,促进学生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4.3校外开展实践教学

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校外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大的好处。首先,增长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闭门造车”是极为不科学的方法,只有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的管理运行,才能让学生熟悉职业环境,从而增强其适应性。其次,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校外实践,例如对企业学习进行岗位调查。可通过采集到的信息,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总结等,为工作说明书的编写积累经验。在具体实施校外教学实践时,可通过定期的派遣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也可在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实习。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国企、私企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身临其境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在校内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能力。

总之,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法的几种具体实施办法作为打破课堂模式单一的突破口;以加强校内外的实践培训等手段。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