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分析

2016-04-29罗嘉玲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当下由于高校复合型职业性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多元化需求,高校专业课教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新形势下,不少高校纷纷探索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创新实践技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提升为导向,以实践过程为重点,以能力为本的极富职业性的教育模式。本文结合新型模拟式教学模式,阐述对于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变方向应结合社会对人才应用的实际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从实践角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有效达到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复合化、多元化为主的发展趋势,为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我国对教育进行了新的定位,以适应职业岗位作为教育的导向,培养新型的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进而构建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建立培养多元化、复合化人才的教学体系,进而保障我国的职业教育能快速有序的发展起来。新形势下相关的教育部门陆续开展了许多相应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以期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创新实践技能,极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提升为导向,以实践过程为重点,以能力为本的极富职业性的教育模式。

1.新形势下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现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当下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对薄弱,职业技能薄弱,岗位适应能力弱等,致使毕业生在毕业后在心理、态度、能力以及技术等方面不能快速的适应就职岗位,这些现象均反映了当下的复合型职业性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还没有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多元化需求。加之,现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仍无太大的变化,许多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依旧循规蹈矩,仍旧是以教师“教”为中心。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站在企业的角度上看,实践能力越强的人才在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研发中作用越大,同时在招聘人才时,也可大大降低企业后期的培训成本,让人才为企业最大限度的创造利益。但目前很多专业课的教材内容与专业实践内容是脱节的,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有效的对学生实践进行指导,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仍旧局限于课件演示等理论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原理与操作的介绍。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精理论,实践差”,加之高校的专业课内容比较单一,教师授课过程中仅仅注重教科书上的内容,没有对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补充,导致学生在面临相关的实际应用时,不能及时做到举一反三。因此专业课的教学上除了要对书本的知识进行授课外,教师还应注重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融合知识的能力。另外,目前教学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主要以理论笔试作为专业课的考核手段,而实践的考核仅占很小的比例,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发生很大偏差,形成只重视理论学习,以理论优异为主要的学习理念,反而忽略了实践应用的提升,这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同时,当下的教学模式极度缺少相应的专业化实践课程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能力。大部分高校当下虽然已经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有目的性的加设相关专业课程,从信息技能、数据应用、沟通交流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但这些课程主要采取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如此一来,对学生信息技能、数据应用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教学意义,无法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由此可知在当前新形势下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

2.新形势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新形势对于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变方向应结合社会对人才应用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注重实践的教学,从实践角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有效达到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为此教育部对现存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以下改革理念:第一,为实现专业课的教学能与企业的产业及相关的岗位对接起来为目标,促进校企一体化建设。第二,以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作为教学目标,从而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三,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第四,以实现高校学生的学历与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起来,建立完善的“双证书”制度。第五,以高校学生的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对接起来,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这一改革理念,为新形势下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指明了改革方向,使得专业课的教学方式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求专业课教师做到“实践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对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相关岗位工作,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因此,对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的“实践与教学”职业技能型复合教学模式和体系,是保障我国毕业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促进我国教育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3.实践

3.1新型模拟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属于单向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教学数量相对的课堂,及其好学、学习能力强的课堂来说有一定优势,但是从实践的角度上看,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的个性特点,降低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顺应新形势,经过对教学模式不断的探索,提出了模拟教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指明教师只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创造一个互动双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充分的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举一反三,融合知识,进而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有效的将教师指导、组织以及监控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而保障了教学质量,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经过模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的实训教学特点充分体现出来,模拟教学让学生处于一个相对逼真接近真实工作的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3.2模拟式的教学模式设定

通过设立课堂情景,经教师的指引,促使学生扮演相关专业岗位的在职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一种教学手段。模拟式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际操作的技能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偏向职业专业实践,让学生扮演职场上的工作者,针对职业技术上的操作以及当实践遇到的问题时如何找出问题的起因,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与部门同事进行沟通,如何反馈情况等等一系列实践。教师按照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学指标和相关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设定实践的任务,通过设计的任务充分将学生的信息技能、数据应用、沟通交流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能力有效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适应能力。教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实践习惯、应对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短板,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实践方式和习惯。

3.3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能够有效的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对成功的好经验进归纳总结,发现不足,针对不足,制定改善策略,为今后完善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实践的要求,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薄弱之处,进而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和提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模拟式的教学理念从内容上充分发挥了学生全面性的能力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模式,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挖掘出自身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实践最高的指引教师,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执行力。但在进行模拟式的教学模式中要注意把握好角色的转变。

实践教学方式是通过让学生在相应的专业实践活动中通过行为来指导学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团体里主动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整各过程的实施,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要以指导者、观察者的身份存在,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把控教学的实践过程,避免把控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免限制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改革相关的考核方式,这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说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因素,应把将实践列入学生考核内容里,提高实践考核的比例,避免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造成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实践能力薄弱的现象。主要可以分别为笔试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以及实践成绩。笔试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的掌握程度;平时表现成绩,主要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考勤以及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定;实践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在情景模拟实践课堂的操作、应对能力来进行评定,这两方面能充分反映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思维模式,能相对准确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加重实践考核的比例能有效的防止学生过分注重理论学习,避免忽略实际应用,能有效的培养出符合企业人才应用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毕业率,比如,日本的大学的教学模式是十分注重实践经验的,日本的大学每一届的毕业生毕业前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并根据毕业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纳入大学学习的评价标准。

4.结语

新形势下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归根到底,主要归为三大方面的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及考核制度的改革。教师角色的转变,为适应当下社会、企业对人才应用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台前指挥官地位转变为台下的编导地位,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率。学生角色的转变,每个人都有其个性,在兴趣爱好、就业方向以及学习能力上各有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各个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相互交叉,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融合进实践里,进而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薄弱,学生角色的转换,能使学生通过实践,结合经验,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以更适应新形势的就业要求。考核制度的改革,能转变传统以理论为主要的思想偏差,防止学生“精通理论。实践薄弱”。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