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汉语阅读教学中常遇问题的探索

2016-04-29祖丽菲亚·买买提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一、引言

阅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阅读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信息,了解世界,开发智力,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之一。 到了三年级,学生以掌握了基本的汉语语法,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学生以形成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判断能力,为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打下了基础。

有些学生汉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汉语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尤其是新来的学生)。另一方面,两个班的基础不一样2014级1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2014级2班的同学比较沉静,学习欠积极性,虽然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而也广。如何共同提高两个班的汉语水平并在汉语水平考试上突破阅读难关。怎样才能多读?怎样才能读快?这是一个许多学生问过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二、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妨碍着阅读速度和效果的提高。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出声读。有声阅读是眼、脑、口、耳四个器官的共同活动。这样的结合虽有加深理解和促进记忆的作用,但速度慢。

许多学生往往习惯出声阅读。虽然学生用有声读法来学习语言的正确发音是必要的,而且只有经过有声读法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法,但是对于学习快速阅读者尤其是参加水平考试的学生来说,默读是一个起点。

第二、逐字阅读。这是一个效率低的阅读。因有些学生汉语水平不同,他们的阅读单位(视觉单位)往往是一个字或单词,每次读完一个字或单词就要眼睛停一次,阅读的速度自然就放慢了。快速阅读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扩大视觉,抓住并理解一个词组或短语的含义,而不必逐字解释

第三、重复阅读。每个班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有些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回到已阅读过的部分,确认读过的词或字是否理解的对

有些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没理解短文里的一些字和词而重读,遇到过多生字和难词时过分依赖词典等不良阅读习惯,这说明学生词汇量不足。这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我们思路,降低阅读速度,因此,必须及时纠正。

第四、多余的动作。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同学阅读时头部下意识的左右摆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一面阅读一面玩弄钢笔、钥匙等物,不时发出响声;有的爱抖动双腿;有的停下来查词典等,这些不良习惯必须加以指正。

三、养成利于速度的习惯。

学生平时阅读资料还是考前的阅读训练必须选择与汉语水平考试难度相当、阅读量相当的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要适应汉语水平考试阅读量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平时教会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快速阅读技巧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养成好的习惯。通过查找资料认为几种快速阅读法更有效,现简介如下: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阅读文章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文章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进行教学,当然,每个班学生水平层次不一样。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对水平高的学生,可加大阅读量,选材广泛、丰富一点。对水平低的学生则应鼓励他们多读一些寓言性、趣味性的较浓的阅读材料,学生好奇性较强,乐于接受。

2.阅读训练题型可采用选择式、判断式、填充式,问答式等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跳读避开生词解难。进行略读,了解文章大意后,软简单的问题往往能立即解决。但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结构较复杂的试题如只看一遍文章很难对问题把握得准,需要对文章里的细节、结构,生词的含义进行认真分析,推敲,才能选出其正确答案,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在略读中所找出的相关词语及句子甚至段落进行复读,研究,从而选出答案。

此外,为了做好有关(汉语水平考试)题目,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记忆一些如人物、地点、事件、时间、数字、重要结论之类的具体内容。还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法。做好汉语阅读题不妨尝试以下办法:一、先看考题,带着问题读文章;二、速读全文,解决主旨大意题;三、详读相关细节,解决深层理解题;四、猜词悟义,跳过无关紧要点;五、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所读材料)。

四、结束语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它与一个人知识面、词汇量、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有很大关联。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才能高效率地阅读。可日常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汉语思考、用汉语交际、自学汉语的能力。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