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以开放促提效实践谈
2016-04-29李洪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学科之一,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高中物理不再像初中时候那样直观、形象,而要求我们延伸思考的抽象性内容比较多,所以传统的照本宣科解说理论和题海战术并不能让更多同学深入学习。新课改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设定教学方法,通过明确的导案引导和问题启发,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生成和互动中来,或者结合实验完善形象认知。这样才能将阐释抽象,让同学们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我们就下文优选几个角度来谈一谈怎样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一、实验教学要开放
物理是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而实验是学习和体验自然学科知识的不二法门。所以要想让同学们深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我们就要开放实验教学。一方面让同学们通过经典实验来体验知识,认知原理,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同学们自己设置实验,这样才能完善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具体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实验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就要以培养学生开放是思想和严谨的实验态度:第一步,通过预习了解实验内容,然后归纳出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等。这一步很重要,我们一定要鼓励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然后经过讨论和分析优选实验方案。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还要进行全面预习,这样以严谨的态度来要求同学们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各种实验的方法和原理,充分估计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在以后遇到实际问题时稳操胜券。第二步,开展实验活动。开放的实验教学不等于每个人的实验构想都可以用,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审查学生的实验计划及步骤和原理,对设计不合格的同学们要针对性地给与点评和指导。然后再让同学们动手实验,期间教师适时巡回观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给与矫正。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实验过程的事物和结果的失败我们不要责骂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去总结经验,寻找不足,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完善物理知识,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第三步,反思总结。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认真编写实验报告,并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在全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也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能够更为自由地出入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
总之,作为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我们一定要以开放性的思维鼓励同学们敢于动手实验,这样才能让同学们理论结合实践,提升物理学生和探索能力。
二、问题设置要开放
当前开放性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放弃传统的理论说教和题海战术。在实验和体验的基础上,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深入学习物理知识。教学实践中讨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1)定义巩固式讨论。比如,我们学习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识,就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同学们深入讨论:①我们怎么计算刹车距离?②都什么因素制约反应距离?为何阴雨天或雾霾天我们要减速行驶?让同学们在初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讨论,便于同学们开放思想,理论结合实际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能够深刻理解。(2)分层次进行讨论。现实中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这就需要逐步分层讨论逐渐寻找到有效数据,如题:“已知地球的半径R=6.4×106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大气压强p0=1.0×105Pa,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2.9×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mol-1。估算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个数。”要解决这个题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层分析:这些已知量能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吗?如果缺少物理量,那么缺少什么?……这样通过分步骤地讨论,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对知识的探索和应用,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知识展现要开放
物理知识包罗万象,不但有我们肉眼看不到或者看不清的微观运动,也有我们无法观望的天地运行等知识。涉及到这些知识,我们往往只能让同学们根据理论知识来自己想象,这就让物理知识变得抽象。甚至还可能由于个体想象差异,造成认知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让抽象变形象,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模拟物理过程,如此填补了实验的空白,完善理解和认知。
比如,自由落体测重力加速度时,小球落下的时间很短,肉眼观察加速度不太可能。于是笔者就通过多媒体给大家放映小球自由下落的视频,然后再通过慢放让大家观察到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落下的位移会越来越大,成功再现了小球自由落体运动的全过程。让同学们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了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直观的展现,不但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完善他们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速率。
上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对怎样通过开放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认识。概括地讲,知识有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我们就不能将学生舒服在说教和题海上。我们要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开放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进行实验体验和问题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