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探究、拓展的学习模式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

2016-04-29王建英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活动向我们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者,成为自主问题的发现者,成为自主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更要懂得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为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合作、探究、拓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对“合作、探究,拓展”的学习模式进行了两年的研究。

一:“合作、探究,拓展”的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者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合作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种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合作是促进探究与拓展的形式、途径;探究是合作学习的目的。拓展是合作与探究的结果,是升华。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辅导加探究”,即教师少讲多辅导,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讨论时间,解决问题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效,取长补短的。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构建合作、探究,拓展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移教学的中心,由过去教师的教,转向现在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明确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自主知识的建构者。让学生在发现、探究等学习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

1、营造平等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感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学生才能主动介入学习过程,自由地思考、探究,无所顾虑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营造民主的、自由的学习情境,相信学生,使课堂形成强大的情感磁力场。在课堂中,我们首先要当学生的朋友、听众、合作者、指导者,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共同探索分享。放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严格控制,让学生自主决策,拥有学习目标的确定权、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式的自主评价权。其次全面放手学生。放开大脑,自由思考;解放双手,自由操练;让学生的个性获得自由和舒展。再次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坚持正面诱导,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发展、竞争、挑战、合作,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全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和继续学习的热情,让每位学生主动地、平等地、多感官地、愉悦地参与学习。

2、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强化自身个体的体验。 自主学习,即主动的学习,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应当开发学生的动机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足够自主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去。

3、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快乐学习,追求群体与个体的共同提高与发展。合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师生之间的合作。生生合作,按一定标准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学习活动中的以小组为群体,积极进行探讨、交流与综合实践。在参与中获得收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而后必须是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处于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老师参与其中,做到“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一方面融洽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另一方面老师的现身说法也为学习功底差、表达能力弱的学生作了示范,使他们敢说、愿说,进而达到全面交流。整个流程可以简化为(1)小组质疑。小组质疑的问题主要是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2)大组交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纳,选有代表性的存在共性的问题组织大组交流,为全班提供再次交流信息的机会。某个小组抢先发言后,其它组可做实时补充。师生对小组汇报的探究结果进行评价。(3)教师质疑。把班内同学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教师通过不断激发和满足学生这些与生俱来的需要,鼓动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在不断的探索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三:“合作、 探究、 拓展”的学习模式的执行意义。

1、探究性学习,体现出了拓展思考的深度,创造出了个性的生命要促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老师特别不能注重标准答案,要特别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的异向思维。对于理解层次低的同学,只要是自己的问题,哪怕肤浅,在小组中当众提出来并得到解决,就是进步,就是有所得,就有了意义。对于理解能力高的同学则要求他们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化,体现出自己的深度。在这个方面上,也是以一种新的课堂模式体现教学的有效性,让基础不一样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2、教学即是认识过程,又是活动过程。这种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点缀,而是学生获得充分、生动发展的必需。学生只有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地获取鲜活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学科教学的活动化,即用活动教育的思想来指导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活动因素,精心地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努力拓展活动的时空,丰富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通过活动促进内化,通过内化推动发展。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竞争中发展;让学生在争辩中,获得思维的多向交汇,获得更多思考、表达、交流、倾听的机会,你的认识、我的感受、他的想法相互碰撞、补充、融合,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在在活动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能动的活动中,主动思考,加深体验,经历训练,获得发展。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参照教学目标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新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运用合理的措施予以提高,努力使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找到自信,从而向新的目标奋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