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来提升复习效率的初步尝试
2016-04-29赵艳妮
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是课堂上讲解真卷时,班里一位平时学奥数很棒的学生把他自己的作业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学习借鉴。紧接着便听闻到在一些培训机构里,将思维导图作为一个专门的培训课程。在我看来,那只不过是忽悠人的玩意。但是事有凑巧,在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思维教育发展中心教授主讲的《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高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后,我对思维导图更为好奇了。于是点击网络搜索有关资料,阅读了东尼·赞博(Tony Buzan)的《思维导图》,才发现《思维导图》真是别样的思维世界,其魅力无穷,风靡全球。
面临纷繁复杂压力重重的毕业班教学工作,头绪万千,如何忙而有序,忙而有效?我开始尝试着画思维导图,尽管画图的手法有些稚嫩甚至有些拙劣,但小小的一张纸、一幅图,竟然可以指导我有条不紊地工作,并不时进行回顾工作!
尝到甜头的我,开始思考:可不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六年级数学复习效率?因为目前我们毕业班的老师和学生均有这几方面的感叹:
1.老师说:“复习课对部分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唉!我只要他们课上不捣乱就随他们”。 “复习无非是师出题、生做题、师评讲、生改错的老套路,难有新意” ……
2.学生说:“今天的复习课真没劲,也不知道老师是怎样想的?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懂似的。真不过瘾!” 、“是啊!我一看就知道答案,可老师还喋喋不休,把我的瞌睡虫都引出来了”。“复习,不就是闷着头做题吗?一道接一道,没完没了太没意思” ……
3.处理办法: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上,于是对于面临小升初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在最后一年的数学学习中,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
另外在复习中,学生中还存在:知识点繁杂,知识体系构建不完善,导致在考试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思路混乱不会分析的问题。于是我大胆尝试创新性地使用思维导图为孩子们构建知识体系,旨在同时达到学生思维训练的提高,复习工作中,便采取以下步骤实施我的改革:
一、认识新朋友——思维导图
课堂上,我先展示了迈克尔·杰克逊的一张思维导图和30万美金的卖价,极大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看到上面这张图了吗?弯弯曲曲的彩线条,加上几个卡通图案,实为一幅随意的涂鸦。这可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思维导图作品。据说巴林王子阿布杜拉花了30万美元请托尼巴赞(Tony Buzan)指导杰克逊画的。 这副导图以杰克逊自己的人生、事业和幸福为主题来画出。哈哈,多童真的一副导图! 在巴林的时候,杰克逊在读了巴赞的《思维导图》后就成了他的粉丝。正好呢,因为中东王子这个中介(即他和杰克逊熟,又和巴赞熟),两个在不同领域都伟大的人物便相识了,巴赞顺理成章成了杰克逊和他的孩子们在思维和学习领域的老师。】
顺势介绍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著名的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特点而发明了的一种思维工具,它具有图文并重的特点,利用关键词、多种色彩、关联和层次建立起知识间的链接,充分调用大脑细胞,将思维图形化,帮助使用者将复杂的知识结构有条理地优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尝试画一画思维导图
通过例图展示等一系列铺垫,当我再问道:“你渴望学习吗?”学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了画思维导图的基本要求:
1、拟定内容:先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围绕这主题,再确定多少个主干知识,每一个主干知识下面又有多少个次干知识,依次类推。思考这个主题下有多少个枝干(主要内容),每个枝干下又有多少分枝(次要内容)。
2、布好画面:在横放的A4纸上,在中心位置画出主题的图形(又称为“中央图”),按顺时针方向,画出每条枝干和分枝。注意关键词,建议用铅笔布置图面,后期再加工添色。
3、写关键词:关键词是思维导图的关键,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思维导图的知识点就归类的不清晰。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了四次思维导图,它们是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分数、百分数与比的应用”。在我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从不会到会、从漏洞百出到完美,从规范到个性,基本掌握了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
思维导图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思维导图的复习教学实践,我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记课堂笔记、如何发挥思维导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优化解题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来它改善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西安高新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