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探究

2016-04-29呙明君

知识文库 2016年16期

21世纪,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互联网+”、“大数据”等等新奇的网络词汇已经越来越快地为更多的人们所熟知。高校,作为互联网技术运用最为普及的场所之一,其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网络环境下,高校如何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其德育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命题。

一、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我们分别以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大新闻网”、“化成天下”、“学工在线”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例,从网站点击率、栏目的设置、内容更新速度等多方面来进行调研。

通过发放的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调查整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平时并没有访问这些网站平台的习惯。

青年学生做为社会发展的未来中坚,作为“中国梦”的接班人和传承者,正处在一个对外界新鲜事物极感兴趣的年龄阶段,其接收新知识和新概念的能力在各个年龄层次中都可排在前列。当上网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时,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宣传却很难融入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一方面学生还意识不到这些网站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只是发布临时通知、电子公告文件的网站,与自身并无利害关系。另外一方面,学校的网站建设在内容创新、栏目的设置、色彩协调和及时更新方面,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满足不了在校大学生的需求。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思政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的创新,以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要求,真正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一)国家应该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相关经费投入

1.完善相关立法

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介,在如今中国网民大军越来越发展状大的今天,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

如何对这些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去伪存真,从而让他们不去荼毒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已经成为新时期的法律工作者们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完善的立法,不仅可以保持网络环境的“干净”与“健康”,同时也利于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降低高校网络德育工作者们的工作难度。

2.加大相关经费投入

很多高校宥于自身发展资金的不足,并不能在自身的网站建设上投入太多的财力和精力。因此,国家很有必要专门为此设立专项资金,以满足高校学生的需要。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高校思政教育者必须在理念、内容、方式和渠道上进行创新

1.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有环节的前提条件。面对日益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的冲击,如果还凭借过去纯粹说教式的宣传模式,是无法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所以,我们必须在观念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首先,我们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们的需求,真正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

其次,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大学生受众群体的变动而灵活变动。十年后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十年前相比,是有着巨大变化的。如果我们抱着十年前的模式来进行刻板的宣传工作,一方面没法“走心”,得到大学生受众群体的认同感,从面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却有些“刻舟求剑”,反而束缚了青年学生们的思潮。

2.内容优化

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学生资源,招募更多的青年志愿者,来充实编辑团队和记者团队阵容,从无所不包的“大数据”中提取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素材,不断地充实网站内容。

第一,可以全方位地运用动漫、自拍等全新元素,来提升网站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二,可以将时政热点以俏皮、口语化的语言进行阐述,寓教于乐,提升网站的趣味性。第三,根据内容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开几个栏目,并安排专人进行定期的版面升级,真正做到内容新颖,让大家读得开心、“走心”,从而提升自己的灵魂境界。

3.教学方式革新

例如,可以让学生客串老师,让他们通过自己搜集的较好的网络德育素材来主动向自己的同学们传授。这样,既避免了一味“填鸦”带给大学生们的排斥甚至反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火花的交流碰撞,从而和谐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对德育思政理念的认同感。

4.加大更新力度

通过浏览“华中大新闻网”、“化成天下”、“学工在线”等网站,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更新基本保持在每周一次的频度,更甚者,甚至保持不了每月两次。因此,德育网站一定要加大更新力度,时刻满足同学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社会媒体方面,应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

大众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夹带了一些“私货”,对人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冲击。因此,本着对国家未来负责的原则,社会媒体必须讲良心,懂道德,在增加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要忘了随时“充充电”,多弘扬一些社会正能量。

三、结语

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国家必须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相关资金投入。而高校自身则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积极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内容、方法、阵地等的创新,努力开辟思政教育新阵地,拓展思政教育空间和渠道,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辐射力,保持思政教育的活力,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作为社会宣传中坚力量的媒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必须讲道德,随时弘扬社会正能量。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