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2016-04-29严宁宁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各大高校大学生们除了忙着应付毕业论文、参加同学聚会等活动之外,最为关心的就是就业问题,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子们共同面临着脱离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问题,然而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岗位少竞争人数多,与此同时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抱有性别歧视,不愿意甚至拒绝女大学生入职,这也使得目前女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更加险峻,因就业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将重点围绕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一、造成女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因素
(一)就业形势不乐观
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截止到去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突破七百万,加之往年尚未就业成功的毕业人数预计总人数将达到七百二十万,但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还处于调整阶段,下行压力巨大同时国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特别是国家提出要缩减中间环节,精简政府机构,因此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的公开招聘岗位数逐年减少,很多传统事业单位正在面临转型和控制编制,用人需求锐减,一些大型外国生产制造业逐渐将发展重心转移至劳动力更加低廉的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因此竞争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逐渐加大。
(二)女性受到性别歧视
虽然我国已经明确规定不允许任何用人单位以任何理由歧视或不公平对待女性人员,但是由于先天生理构造的不同,大部分女性与男性相比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心理方面皆稍逊于男性,特别是未婚女性在入职之后面临着结婚、生育等一系列问题,用人单位无疑将增加用人成本,更有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女性根本无法承受,因此目前在就业市场当中,有很多用人企业会选择规避女性求职人员,比如说在大学生投递简历之后即将所有女大学生淘汰出局,还有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岗位虽然没有明确的性别要求,但是在实际招聘环节中仍然是以男生为主,甚至有一些用人单位直接提出只要男生的招聘要求,以上种种行为皆是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根据随机调查的一百位女大学生结果显示,其中有近七成的女生表示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这也是其就业心理压力过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尚未摆正求职心态
现阶段的女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拥有高学历的女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同时全世界都在兴起女权运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女性的地位,因此有部分女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过于自信,不愿意从事底层工作或是待遇较低的工作,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援疆计划、援藏计划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是愿意上岗的女大学生寥寥无几,据显示,当前女大学生的工资平均期望值高达五千,近八成的女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中的中大型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求职期望值过高,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尚未摆正良好的求职心态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大学生形成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
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出台的《劳动法》、《劳动就业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就是为了能够为广大就业人士提供平等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平台,特别是在保护女大学生就业方面也已经明确出台了反对性别歧视的法例条文,即除国家明文规定不适宜女性从事的职业或工种之外,任何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与性别有关的借口拒绝录用女性,或是采取提高用人标准的方式增加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与此同时,对于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需要给予女性求职者必要的经济赔偿。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上,聘用女大学生之后其结婚、生子均需要休假,这无疑增加了单位的用人成本,因此为了兼顾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及经济效益,我国提出建立社会统筹生育基金,减轻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
(二)合理利用媒体舆论
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导向功能,因此各大媒体行业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加强关于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并且定期向女大学生提供招聘信息、用人信息等。同时合理利用监督舆论功能,将在招聘环节中对女大学生抱有歧视意味的用人单位进行曝光,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学校提供就业服务
女大学生在面临学生身份向工作人士身份转变的过程当中,离不开学校的帮助。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适当降低女大学生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另外学校有义务向学生宣传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教会女大学生如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比如说专门成立一个QQ群,并且随时在其中发布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招聘信息等等,有效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帮助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总而言之,灿烂如花一般的女大学生在青春靓丽的时节完成了由学生向社会人士的身份转变,大量的女大学生马上就要脱离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但是在女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过程当中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譬如说明里暗里的性别歧视、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环境等等,均给女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就业压力,女大学生因为就业而导致压力过大,出现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有一些女大学生因此而走向了极端,为了能够尽量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需要加强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通过制定和出台保护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媒体舆论监督用人单位的招聘和雇佣情况以及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服务等,帮助女大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迎接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项目基金: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山东协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影响和对策研究”(编号XHXY20142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