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城市概况
2016-04-29李雪
从阿斯塔纳城市的基本概况,历史发展及地理位置入手,分析其吸引哈萨克斯坦的决策者定都于此的原因。
1.阿斯塔纳概况
新首都阿斯塔纳城并非是完全的新城而是在本身的旧城基础上进行扩建而成的,纵观各国历史,和平时期进行迁都的国家并不多见,那么未成为首都前的阿斯塔纳拥有怎样的历史和地理优势,吸引着哈萨克斯坦的决策者定都于此呢?
1.1.历史沿革
阿斯塔纳最初是1824年由俄罗斯鄂木斯克出发的一队西伯利亚哥萨克军队在伊希姆河河岸地区时建立的一座要塞城堡,其后取名为阿克莫林斯克。1832年8月22日在此设立西西伯利亚总督的阿克莫林斯克外部行政区,其后经过三十年,根据俄罗斯内务部发布的命令,正式宣布军事要塞旁形成的阿克莫林斯克镇的城市地位,自此起,阿克莫林斯克就是沙俄和苏联的许多行政区划的中心,并且随着时间阿克莫林斯克不断的发展壮大,到前苏联时期离该城市不远坐落着哈萨克斯坦最恶名昭彰的一个劳改营,是专门为斯大林政敌的配偶设立的。在经济上这座城市也是不断发展壮大,并在20世纪初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枢纽,几条重要的铁路干线的修建也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1961年,该城的名称改为了切利诺格勒,成为当时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中心。当时的政策目标是要将该地区变成苏联第二大的粮食生产地,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量的移民被迁入导致人口大量增长,许多人后来定居于此,其中大多数的移民是俄罗斯族。可以说这段时期是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一个时期。转眼间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苏联宣布解体,继而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而此时的城市名称改为了阿克莫拉,意思为白色坟墓。
1995年,因关注到旧首都阿拉木图在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上的种种不足,也出于为了令北部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地区哈萨克化的考虑,哈萨克斯坦政府提出宣布将阿克莫拉预备为新的首都。尽管阿拉木图在地理位置上太过靠近吉尔吉斯斯坦,并且曾受到过地震活动的影响,这一政策的提出最初遭到了许多反对,但最终经过扩建1997年哈萨克斯坦正式将首都由阿拉木图迁都往阿克莫拉,并将其作为永久性首都改名为阿斯塔纳。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塔纳的本意即为“首都”。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04年12月24日宣布,位于首都新城区的哈萨克斯坦总统府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作为哈新首都的阿斯塔纳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阿斯塔纳已经成为了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及世界的一颗独具魅力的城市新星。
1.2 地理位置
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偏北的平原丘陵地带,基本上处于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中心。美丽的伊希姆河绕城而过,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干燥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哈萨克斯坦将首都由阿拉木图迁往阿斯塔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斯塔纳的地理优势。阿拉木图太过靠近吉尔吉斯斯坦,如果面临战争很容易受到来自国外的进攻并且太过接近东南边境线,对整个国家的管理不利,从地质上考虑,阿拉木图位于地震多发地带,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决策者锁定了阿斯塔纳作为其新首都。地理位置上,阿斯塔纳虽然也偏东但相对阿拉木图来说要更靠近国家中心,不论是国家安全或者地质上都较为安全;生态上,这座城市并没有被过多开发,在生态上不需要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拥有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作为一座当时来说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也意味着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城市基础设施改建相对较为容易。虽然在决定将阿斯塔纳作为新首都的过程中也有过对阿斯塔纳气候环境的质疑,认为其冬天过于干冷,然而哈萨克斯坦总统处于各种考虑最终决定迁都于此。
此外阿斯塔纳市还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航空、铁路及公路交通枢纽。它有效地将中亚、哈萨克斯坦南部、东南部与哈萨克斯坦北部及俄罗斯连接了起来。1998年,阿斯塔纳机场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扩建,目前,可起降来自世界各国的航班。此外,阿斯塔纳还与中国的乌鲁木齐市开通定期航班。
在迁都一年后,依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提议,组织了一场国际评选。此次,对于新中心阿斯塔纳发展总体规划构想的制定,符合了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最新成就。评选引起了各地区和全世界建筑中心的强烈兴趣。有来自欧洲、亚洲、美国、澳大利亚的建筑师,以及来自独联体国家和哈萨克斯坦的创作团体参加了此次评选。
根据评选的条件,为了对所有入选项目进行技术审查,政府委员会组织了由11名来自哈萨克斯坦、周边国家和外国的建筑权威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以评委俄罗斯功勋建筑师,国际建筑科学院院士安纳多利·温诺格拉多夫为领导。专家们从五十个引起他们注意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中,选择出了27个更为有趣的方案。最终,最佳构想授予了日本人黑川纪章 —— 世界最有名的建筑师之一。哈萨克斯坦设计师获得了第二名,第三名则授予了俄罗斯建筑师。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