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俗文化传播浅析
2016-04-29许肖
民俗文化作为西藏文化的核心元素,对其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借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基于民俗传播学的视角探讨西藏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建言献策。
一、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
(一)民俗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
当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民俗文化及其传播的的概念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结合学科理论建设和实践经验角度,基于学科交叉和融合分析的综合体系,对民俗文化传播的定义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有学者将民俗文化的“传播”定义为文化信息横向层面的交流与传递,也有学者将民俗文化的“传播”定义为纵向层面的继承与发扬。大多学者一致认为,民俗文化传播是民俗学和传播学的一个新的融合学科领域,其“传播”应该既有横向层面的交流与传递,也有纵向层面的继承与发扬。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继承性,使其在传播途径中表现出横纵一体式演化发展的轨迹,它既注重与其他领域的文化的横向交流,也侧重横向层面的交流。基于此种解读,传播属于民俗文化的根本属性和主要特征,离开了传播的民俗就像无源之水。因此民俗文化的传播,注重时间维度的传承和空间维度的交流。
(二)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
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核心在于西藏民俗文化的继承、发扬、交往和交流。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块,它的传播和发展符合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理论定理和实践经验,同时民俗文化根植于民间,发扬的范围也在民间,因此也有它特殊的运作和发展规律,而西藏民俗文化以其特有的民族优势在我国民俗文化中独占一席之地,西藏民俗文化的发展进程和规律也由于西藏民俗文化的唯一性而显得尤为不同。
综上所述,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下文旨在通过文化传播的视角探讨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相关问题
二、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现状
从西藏民俗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进程来看,其传播与发展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多为以人为载体的动态性传播,且传承者多来自民众
西藏在文化传播普及的进程中,一切的民俗都由人的语言和行为来传播。西藏的文字启蒙与我国吐蕃时期,由于在此之前深受农奴剥削制度的严重影响,一般藏族人民无人身发展权利,更没有接触和学习语言文字的机会,因此,过半以上的西藏民俗文化不得不由种族的人继承和发扬下来。同时,该传承者大多来自西藏民间,他们依靠特色的民俗文化的技术和风格代代相传,为西藏民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特色元素。
(二)民俗文化传播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西藏民众都信仰宗教文化,基于此文化基础和氛围,西藏民俗文化的演化和发展也打上了宗教发展的轨迹和烙印。观察西藏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宗教因子已经对藏族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一些代表好的预兆的西藏手工饰品和针织饰品,都无疑收到了宗教的影响。
三、西藏民俗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缺少创新
西藏地处偏远的祖国西部,交通的不便和交流的阻碍,造成西藏民俗文化有种固步自封之感,尽管某种程度上这有利于西藏民俗文化的保护,但这也导致其文化的变异和创新程度不够。西藏专业的民俗传承者只是硬性的接受和继续传播其从上一代那里获得的民俗,一方面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内容没有创新,另一方面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载体也没有创新,这无疑制约了西藏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发展速度放缓。
(二)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播内容受到传播者心理的制约
某种程度上说,西藏的居民由于思想观念相对内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文化习惯和风俗,因此其传播主体人更容易受到西藏个人观念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对传播者的心理影响巨大,对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效率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西藏民俗文化实例都体现出强烈的好恶,可见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播深深的打上了传播者的心理烙印,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三)西藏民俗传播方式相对较少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地势地貌,导致其交通和文化相对内地比较封闭,相应的其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也比较少,主要只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三种方式,相对内地多种多样的文化传播形式和方法而言显得比较单调化。
人际传播在西藏人民的民俗信息传播中应用比较广泛,群体传播在西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中应用也比较普遍,而西藏的组织传播发展受到经济空间和地理区位的影响也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
(四)西藏大众传播的发展相对滞后
所谓的大众传播,由于西藏经济发展的滞后和西藏现代化传播手段的限制,在西藏民俗文化的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落后性。西藏大众传播依托的设备资源、人才资源和组织管理手段都制约了文化信息在西藏的生产和经营的系列活动,这无疑制约了大众传播在西藏发展。
四、改进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建议
(一)加强西藏民俗传播的创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西藏的民俗文化传播只有不断创新,才不会和时代脱轨,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击退。我们倡导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文化的保护,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鼓励文化的创新。多数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承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赋予民俗文化以时代发展的印记,同时通过与其他民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断创新民俗文化传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让更多的人接受、理解和喜爱西藏的民俗文化,为西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坚持的文化基础。
(二)丰富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方式
西藏的民俗文化不能仅仅依赖群居的生活方式和语言的交流方式来进行传播,相应的西藏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应该不断增强文化传播的意识,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路径。传播者应该在更广大的空间范围和文化层次及领域上去传播文化,同时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不断丰富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方式。只有在与更大范围的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西藏的民俗文化才能激荡出更耀眼的火花,才能在多元化的传播路径上越走越远。
(三)加强大众文化传播的发展力度
一方面,大众传播时代,广播、电视、报纸、期刊成为民俗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民俗实行横向传播的重要途径。当前,现代化科技手段在西藏的运用,先进管理思想方法的运用使得西藏民俗走出西藏,走向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奠定了基础。大众传播时代,不但促成了西藏民俗传播的空前繁荣,同时也促成了西藏民俗的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大众传播时代,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民俗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民俗纵向传承的重要途径,由于大众媒介都有先进的储存功能,所以能够使民俗得到很好的保存,避免了有些民俗在传承过程中的遗失。
因此,加强西藏大众文化传播的发展力度成为促进当前西藏民俗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在更广阔的文化平台上让受众随时随地都有机会感受西藏的民俗文化内涵和魅力,那么西藏民俗文化的发展才会如一江春水,滚滚向前。
综上所述,在文化产业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西藏的民俗文化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兼顾公平和效率的信息时代不允许该文化的传承者花过多的时间去适应。希望本文能够为西藏民俗文化传播的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西藏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我国的文化兴藏、文化强国战略的建设添砖加瓦。
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文化视阈下的康巴藏族文学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