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主义角度分析《雪夜林中小驻》
2016-04-29刘娜
这篇文章主要使用形式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中小驻》。本文作者从五个方面分析该诗,分别是背景、人物、视角以及象征意义和韵脚。这五个方面均是形式主义的研究方面,其中前三者着眼于整首诗歌从宏观方面分析,后两者则更加强调个别字眼及每一诗行的韵律变化。从这些因素中,我们能够探索一位老人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小树林中对生命的沉思和对责任的挣扎的深刻人生哲理。
《雪夜林中小驻》是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作品。对于这首诗从各个方面的分析层出不穷,直至今天也仍然有很多文学爱好者在继续发掘这首诗的伟大魅力。以往对于本首诗的研究主要在于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阐释处于迷茫状态中的人类对于生活和责任的选择,而这篇文章则是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来挖掘诗歌主人公在人生低谷的挣扎与抉择。
1.形式主义方法
威尔弗雷德·李·格林(Wilfred L. Green)在《文学批评方法手册》中提到,文学的形式主义研究方法也曾被称为新批评主义,指的是仅仅关注作品本身而非作者的生活背景或者作品里人物的历史原型等,即关注作品本身的写作特点,例如修辞手法,主要人物,叙述背景等方面。这篇文章根据形式主义这一特点分析了诗歌《雪夜林中小驻》的背景即场景设置,人物,视角及这首诗里个别词汇的象征意义和韵律变化。
2.全诗的宏观分析
《雪夜林中小驻》写于1923年11月,全诗如下: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摘自胡荫桐《美国文学教程》,1995)
宏观上,整首诗由四个诗节构成,每个诗节各四行。诗歌的场景设置是在傍晚,一个被皑皑白雪覆盖小树林里,一位骑着马要去拜访友人的老者路过此地,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而驻足观赏。主要人物有两位,一是这位老人;而是拟人化了的马。在第三诗节中,作者写道“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小马摇一摇身上的铃铛,问我这里有什么异常)。从这句问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作者把小马驹比做了能够与骑马者交流的朋友,如此,小马才能够询问“是不是有什么事”。
全诗使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即视角为第一人称视角。“I”在整首诗了出现了五次,“My”出现了一次。同样地,“我”和“我的”也表明了该诗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的。
3.全诗的微观分析
3.1 象征意义
该诗使用了很多象征的手法来烘托作者的中心思想。象征就指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在最后一诗节中,“Promise”(诺言)一次有两层含义:一是表面意义即与老友约定好的去拜访老友;第二层意义则是其引申义,指人生路上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Miles to go”(很长的路要走)表面上指的是距朋友家还有很长的距离,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在那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它充满了艰难险阻。 “Sleep”(睡觉)这个词同样也具有两次含义:一是指到达老友家里之后可以休息一下;二是指人生的终点,也就是死亡。这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共同加深了老人对于人生路上的责任和将会遇到的艰难困苦产生的疑问-到底要不要去承担责任,跨越阻碍呢?幸运的是,最终老人得出了结论: 在我的生命走到尽头之前,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2 韵律
从每个诗行的末尾我们可以看出该诗的韵律是AABA,BBCB,CCDC,DDDD.这里出现了转韵,即下一行的韵脚出现在了上一行的某一韵脚之中,并且上一行的这一韵脚作为下一行的主韵脚而存在。开始每个三个诗行的韵脚都各不相同,但是在最后一个诗行里韵脚被统一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韵脚也代表了作家内心挣扎的历程:从迷茫,不确定到反反复复,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好好承担自己肩上的责任,走好人生之路!
4.结论
在形式主义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雪夜林中小驻》的写作形式和表达的深刻人生哲理。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诗丰富的哲理内涵。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