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6-04-29
一、发生情况
(一)发病情况。由于近两年玉米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柳河县玉米种植面积为80万亩左右,大斑病在柳河县玉米产区发生面积不大,发生5000亩次,防治达3万亩次,虽发生的面积小,但是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值得我们农业部门高度重视与监测。2015年-2016年玉米大斑病发生的比较早,在6月28日个别乡镇的地块零星发生,多数地块发生程度达1-3级,严重地块玉米植株底部3-4片叶已经枯死,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玉米大斑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控制了大斑病的蔓延发展,将病害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危害症状。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叶鞘和苞叶。该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皆可以发生,一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少数从中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椭圆形的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小斑点。在感病品种上,斑点沿叶脉迅速扩展形成长梭形萎蔫斑,灰绿色或黄褐色,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引起叶片局部乃至全部干枯。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一层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为田间常见的典型症状。叶鞘和苞叶的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也长有灰黑色霉状物。受害果穗籽粒干瘪,严重时果穗下垂。
(三)病原及发病规律。玉米大斑病菌的无性态为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et suggs,属半知菌类凸脐蠕孢属真菌,有性态为大斑刚教毛球腔茵Setosphaeria turcica(Luttrell)Leonard
&suggs,属子囊菌门球腔茵属,在自然条件下一般不产生有性态。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田间的病残体、含有未腐烂的病残体的有机肥、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越冬病组织里的菌丝体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到玉米的叶片上,条件适宜可萌发,在湿润的情况下,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生长期可发生多次再侵染。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所以中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大斑病流行。在玉米产区,7-8月降雨量均超过80毫米,雨日较多,加之8月份雨量适中,病情发展严重。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
二、发病原因
從玉米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造成大斑病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主要原因一是品种的抗病性减弱。由于我县长期大面积种植先玉系列品种,而先玉335系列品种本身不抗大斑病,易感大斑病。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系列品种,品种的抗性下降,易感大斑病。二是低洼地、种植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由于现在的农民想要增产,靠什么呢?以密增产,主要是现在的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风透光不好,加上低洼地,湿度大,利于病害的发生。三是菌源充足。由于多年连续种植同一系列品种,品种的抗病性减弱,如先玉335系列是感大斑病品种,感病品种的病残体未及时清除掉,菌源多,第二年发病率就高。
三、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我们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玉米大斑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时将大斑病发生趋势向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认真落实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政府主导、属地责任”原则,充分发挥行政推动在防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绝不能因组织领导、防控措施不到位使病害大面积扩散、加重、造成重大损失。
(二)加强监测,及时发布病情信息
我们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病害监测工作,组织本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监测工作,掌握病情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媒体,迅速将病害发生信息和防治措施宣传到农户。同时,要严格执行病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确保病情报送、发布渠道畅通,信息上通下达。
(三)技术指导及时到位。
1.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提高栽培水平。
2.1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发病较重的植株底部叶片要及时打掉,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茎叶,病叶要清除田间进行焚烧或深埋,深翻土地,促使植株病残体腐烂,粪肥充分腐熟。
2.2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生长中后期追施氮肥,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初侵染源等,都可减轻病害发生。
3.药剂防治。由于发生玉米大斑病的时期植株高大,防治难度大,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玉米发病初期应摘除下部黄叶、病叶进行焚烧或深埋,以利通风透光。我县采用高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在大喇叭口期前后选择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丁香菌酯等复配药剂喷雾处理。施药人员做好防护,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最佳。打除底叶喷施杀菌剂,如吡唑醚菌酯凯润等,每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