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探析

2016-04-29张俊红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互联网

张俊红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立足当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面临的困境,“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转换教学话语方式,拓宽教学活动领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性化话语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3.34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3-105-03

当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仅指互联网实现了移动化、广泛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更体现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着知识经济社会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模式的滞后和方法的单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大学生不喜欢生硬的说教,简单的理论灌输,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教师把正确思想装入学生脑袋,使其入脑入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从“互联网+”的视角研究“90后”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基本状况和思想诉求的特点,通过他们喜欢的教学语言和模式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带来巨大冲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都带来巨大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必然发生深刻变化,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和多样。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想生活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存,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相互交织更加复杂化,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方式、生存样态、利益需求、价值观念乃至兴趣爱好都带来多元化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话语表达出现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话语更加多元、丰富和个性化,这也给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带来了新的冲击。

(一)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权力受到冲击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话语是基于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权力”话语,特点是偏重于以行政命令口气,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大学生予以训导、解说和规范。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是传达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规定,方式上是以上对下的姿态为主,体现的是权势话语。这与“90后”大学生身上呈现的自我意识:个性解放、主体性张扬、比较开放、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行为的特征很不适应。

(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话语缺失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话语偏重“灌输”缺乏“对话”,教学话语模式强调和依赖的是“灌输”教化模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话语有一定的教育效果和历史作用,教学话语多用教导、祈使、规定性的语言,片面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忽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这种说服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倾听和与之平等交流对话,很少顾及对学生的思想困惑疏导,导致它很难进入90后大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语境中。

(三)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效果较差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缺乏鲜活性,“90后”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差异还表现为不适应来自大学生所构建的网络语言环境。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虚拟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的“第二空间”。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网络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网络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便是网络话语的形成,网络话语表现为追求文字的新颖、幽默,技术语言多姿多彩,语言表述讲求含蓄却不失尖锐的评论?熏例如网上聊天室里经常能出现的“恐龙、美眉、霉女、青蛙、渣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的帖子里冒出的“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词汇,QQ聊天中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短信中使用的“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ěngsóng,意为“竭尽”),这些网络语言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网上交流和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对他们的深刻影响。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不懂得、或者不具备驾驭网络语言的能力,依然使用过于平白的话语或者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话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甚至会让大学生群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进入大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语境中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很难真正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互联网+”时代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因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的制约,教师主体缺乏教学话语创新的动力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话语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话语的制约

根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方案”的规定,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原来的7门调整为4门,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穴2008年9月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方案的四门课要求严格采用国家统编教材,总体上来说新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完善、更科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要求,但是它在话语上却是体现出高度规范性的特点,即新教材话语的“官方化”。整个教材大量采用政策性话语和文件话语,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话语,文件话语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经典作家话语的运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材中表现得也比较突出。教材的这种话语方式体现了教材话语的规范性,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解读或体系,特别是“概论”课教材,这种要求体现在教材话语方面,就是话语的体系化、理论化。新教材的一些内容,特别是涉及到历史的内容,所使用的概念、范畴,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历史阶段性,理论表达的话语受到时代主流话语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意识形态教育,但是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其话语的意识形态性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要重视教材的可读性或者趣味性,重视与大学生的切身经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探索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的新形式,真正体现出教材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清新话语教学能力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不断提高教师职称评审的条件,尤其是过于强调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和贡献,以论文和课题的级别和数量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在客观上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导致许多教师把心思放在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方面,不愿意在教学上多下功夫。而一些长期潜心教学,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却得不到现有教师教育评价体系的认可,也影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的积极性。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疲于上课,无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级规模偏大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虽然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其中不少人选择思想政治理论专业往往出于变换工作环境等现实的考虑,并非是出于兴趣和热爱,这也导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及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缺乏持久的热情和动力。最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高校理论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新思维,不仅仅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与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具备互联网环境下的思维能力和教育能力,对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话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够和缺乏教育语言创新的环境成为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的路径

(一)转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方式

1.由工具性教学话语向生活性教育话语转换。当今大学生是生活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群体,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带来深刻的影响,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熟悉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需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网络论坛交流等形式摸清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程度和思想需求,为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机械式“灌输”模式为服务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引路人”的角色模式。思政课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问题探究、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2.由“空洞”教学话语向真实话语转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受教育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关注和回答人们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教育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通,切实加强生活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们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我们必须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用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信息武装大学生头脑。因此教师的教学话语应该尽量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领域

在这个“互联网+”革命巨变的时代,我们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很难起到全覆盖和高效传播的效果,我们的理论教学必须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平台实现教育内容进大学生大脑和心灵深处。当今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体如QQ、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对他们影响很深,也是我们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工具。高校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中建立起“网络第二课堂”,例如在学生的微博圈中发起思想政治类话题讨论,通过学生的跟帖情况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信息需求”,多种渠道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熏 运用学生喜爱的话语方式与学生互动,最终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主动权。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体性话语能力和素质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体性话语能力。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通过参加岗位培训、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等方式深入社会生活,了解中国发展状况,增加个人生活阅历,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是非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专业知识储备。另外,高校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活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校内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全面提高整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体性话语能力,最终提升思政课的整体水平和教学效果。

2.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把思政课教“活”。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有一批优秀“两课”80后教师脱颖而出,他们把80后的热情与执著带到高校“两课”教学中,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悄悄增强,也体现了80后老师与90后学生的互动与摩擦中焕发出的生机。当具备娴熟驾驭高校理论课教育能力的教师敞开心扉面对学生,与学生分享自己对世界、人生、理论的认知时,学生也就会与教师真诚对话,与教师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从而使教育活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果果”、“女神”的复旦大学《思想道德基础》课陈果老师,她的网络教学视频被无数青年大学生“点赞”,还被一些学生自发整理出“陈果语录”,主动在自己的朋友圈传播,形成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正能量。无数网友感慨:“把课上得这么美的老师,当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总之,我们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话语,转变传统“灌输式”机械教育模式,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问题

http://www.cnsaes.org/homepage/saesmag/sx/2008/19/sx081911.htm

[2]让高校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http://www.tlnews.com.cn/xwpd/tlxw/content/2014-11/28/content_5677131.htm

[3]担当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7/c_127257010_3.htm

[4]大学里的”另类“思政课 枯燥的课程也可以很美

http://edu.youth.cn/2014/0327/152593_3.shtml

[5]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与创新

http://www.cssn.cn/zhx/zx_lgsf/201408/t20140813_1289716.shtml

[6]“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话语转向

http://uzone.univs.cn/content.action?itemId=1525425_cj30dwli00wp7xarli01

[7]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话语创新

http://www.xzbu.com/8/view-6283295.htm

责任编辑:康璇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互联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