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实施“六大”行动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6-04-29李大中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市中区均衡发展教育

李大中

摘 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深入实施教育均衡发展保障行动、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行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动、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行动、教育质量管理提高行动、教育助学工程促进行动等“六大”行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切实保障了市中区教育健康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部分学校建设未达标问题;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着力化解中心城区就学矛盾突出问题;创新举措,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市中区;教育“六大行动”;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3.29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3-90-03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六大”行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切实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一、实施教育均衡发展保障行动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立以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为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区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为副组长,以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等18个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中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以区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经费保障机制、资源配置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区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乐山市市中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规划》《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强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保障。建立政府领导和部门联系学校制度,每年将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所有教育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都经区委常委会或区政府常务会进行研究、决策。坚持区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考察制度,及时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切实履行职责,健全教育投入增长机制,坚持足额征收教育附加,确保了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三个增长”。四是强化监督保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监督和问责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坚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目标,分解下达给区级相关单位,由区政府与乡镇、部门、街道办事处,区教育局与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层层签订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定期督促检查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定期不定期对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二、实施学校办学条件改善行动

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乐山市市中区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每年按规划实施,全面完成目标任务。2012年以来,全区共投入1.17亿元,实施项目122个,新建校舍3.33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3.04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面积12.29万平方米,购置4000余万元仪器设备,有效地改善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使校际之间办学条件更趋均衡。

三、实施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行动

一是强化师德建设。坚持“以德树人”,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不断加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区政府坚持通过开展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每年评选出15-20名师德标兵进行表彰,有效促进全区教师师德水平的稳步提升。二是完善教师配备。严格按照省定生师比标准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各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置基本合理。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每年通过引进“三支一扶”教师和临时聘用教师,进一步补充和解决缺科教师问题。三是注重教师激励。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区政府对每年评选表彰的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交流(支教)教师、优秀民办教育工作者等给予奖励,对评选表彰的“年度优秀校长”、省特级教师,省、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等各类教育骨干,给以绩效考核奖励。对参加教育教学竞赛,获得全国、省或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教师个人分别给予奖励。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学校、个人给予奖励。坚持实行农村教师补贴制度。四是加强教师培训。坚持“让每一位教师都发展,让优秀教师卓越发展”的理念,在规范性培训和灵活性培训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开展主题培训和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在开展好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着力抓好校长培训,提升校长能力素质;着力抓好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和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全区共培养四川省特级教师9名、省教学名师人选3名、市教学名师培养对象4名,省、市、区骨干教师300余名,建立名师工作室9个。

四、实施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行动

一是坚持布局驱动。根据乐山建设“双百”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流动趋势实际,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布局合理、优化配置、就近入学”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规划和调整中小学校布局,通过“拆、迁、并、转”的方式,对部分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成本高、办学效益低的薄弱学校进行了整合,优化学校布局,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二是坚持市区联动。采取联合办学、合作办学、合并办学、代管办学等四种模式,对涉及市、区管理的11所中心城区学校进行大规模资源整合,拓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区学校校际差距,有效遏制了大班额和择校现象,促进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坚持学区推动。坚持片区一体化发展,打破校际壁垒,统筹整合片区教育资源和力量,组建苏稽、土主、茅桥、通江和中心城区五个学区,成立督学责任区和学区中心教研组,创新学区学校管理机制,共享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共同体、资源共享体、活动联合体、教学合作体”的学区管理目标。四是坚持城乡互动。扎实抓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学区学校结对帮扶和同类型学校的联盟发展,将4所城区学校与边远农村薄弱学校结对“捆绑”,实施为期三年的指导性合作办学,坚持管理工作同要求、智力物质同帮扶、教师培训同机会、教学研究同开展、目标绩效同考核,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学校加快发展。五是坚持示范带动。抓好学校示范体、共同体建设,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形成“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态势,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通过以点带片、典型引领,抓好全区综合示范学校、农村片区示范学校、校风示范校、阳光体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寄宿制示范学校等各类特色学校的创建,示范引领全区学校科学、均衡、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教育质量管理提高行动

一是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着力规范教育教学、招生、考试评价、教材使用等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实行学校课程开设、作息时间、阳光体育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定期开展督查和巡导。强力整治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给学生补课行为。严格执行有关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征订和使用规定,做到小学、初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不以学生成绩排名次,坚持将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50%按比例下达到初中,坚持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二是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等,抓好“我的中国梦”“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法律进校园”“经典诵读”“我心目中的好同学”评选等活动载体,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加大德育队伍和阵地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网络,形成社会参与、载体丰富、成效显著的德育工作新局面。三是以狠抓学科质量为核心点。坚持立足课堂教学,花大力气抓好学科建设,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广泛开展“教育质量年”“教育质量提升年”“课堂教学效益年”等活动,加强教育质量巡导检查,定期召开教育质量分析会。建立健全学校校长及行政人员“兼课、献课、听课、巡课”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促使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四是以提升学生素质为切入点。以提升学生体育艺术综合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区学校严格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区政府制定的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行动计划,坚持每年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每年举办一次全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书画比赛、汉字书写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体育节,坚持开展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和冬季长跑,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校外资源优势,积极配合校内体育艺术教育,作好补充和延伸,广泛开展体育、艺术、棋类、科技等公益性培训项目。全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2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所、绿色学校2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6所、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8所、绿色学校14所、科技创新示范学校5所。2015年徐家扁小学申报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并接受了验收。通江小学、乐山五中被命名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单位”。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五是以推动教育科研为支撑点。坚持以科研兴校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以教育科研成果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为最终目标,注重实践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落实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坚持科学考评机制,加大教育科研工作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分值比重,有力推动全区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全区教育科研获得省政府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市政府一等奖5个、二等奖1个。六是以巩固“两基”成果为落脚点。始终把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落实控辍保学责任。教育部门严格学籍管理,加强学籍管理监控,防止学生流失。通过将资助贫困中小学生工作纳入区级各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促进“两基”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六、实施教育助学工程促进行动

一是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加强全区22所“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四年投入4755万元改善学校寄宿条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关爱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区妇联、团委、文明办、关工委、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关爱资源,以全区20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展各类艺体活动、关爱帮扶活动,通过开设“亲情热线”,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丰富了留守儿童课外生活。二是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乐山市市中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和《关于乐山市市中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三是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认真落实国务院“两为主”规定,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市、区两级教育发展规划。在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挖掘潜力,调配资源,按照“统筹安排,定点就读”的原则,确定龙泓路小学等9所公办学校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就读学校,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近年来,乐山市市中区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查找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确保教育均衡发展、质量提升,全面提升市中区教育发展水平。今后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部分学校建设未达标问题。近年来,为确保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中区不断加大投入,促使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或地域限制等诸多因素,一部分学校建设仍然未能完全达标,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制定解决办法、增添举措,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建设上档升位。同时,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着力化解中心城区就学矛盾突出问题。要进一步科学规划和配置教育资源,扩充资源、增加学位,缓减供求失衡问题。要加快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缩小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与国家、省以及其它先进市(县)之间的差距,推进教育管理和服务、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要继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控制达标差距较大的学校规模和班级人数,适当提高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和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此外,创新举措,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学校师资队伍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学校缺科现象较为严重,音乐、体育、美术、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教师缺乏,教师交流轮岗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教师队伍良性流动不足,职称评聘矛盾突出。为此要创新举措,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做好教师“新招外引”和选聘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特别是教师转岗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合理、科学配置教师资源。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放宽教师职称聘评指标,切实化解影响学校和谐稳定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突出问题,为推进市中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秦利民

猜你喜欢

市中区均衡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意料之外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深入推进区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洁宣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以乐山市中区为例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