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法探析

2016-04-29马子龙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思政课探析

马子龙

摘 要: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顺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践教学法被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法存在着概念厘定模糊、应用范畴僭越等认识的偏差,以至于没有充分发挥出实践教学法的应有教育功能。为此,我们需要在分析实践教学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法的路径进行探析,以纠正人们对实践教学法的错误认识,使教师更有效地运用它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服务,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法;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6.03.35

文章编号:1009-6922(2016)03-108-04

为祛除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具有健全的心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为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高等院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领、价值观的导航和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契机与有效性的提高,也进行了相应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互动式、探讨式等多种方法。实践教学法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适应教学改革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何为实践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思政课老师在教授课程内容时过于注重基本理论内容的灌输,而对学生是否内化理论知识不太关心,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感染力大大褪色,以至于出现课堂中的“三低现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改变教材理论内容的空洞性,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始逐渐引入实践教学法。

为了有效地在课堂中使用实践教学法,我们有必要区分两个核心范畴的区别,即实践教学法与教学实践法。实践教学法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揭示理论中所蕴含的实践理性,使理论内容显得更加充实和饱满,而不显得那么干瘪;而教学实践法的初衷则是为了验证理论内容正确与否,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同学们相信理论内容的真实性。具体来说,所谓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法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其所反映的相关社会实践本质规律与要求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揭示课程内容所包含的社会实践理性与精神实质的一种方法。实践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与宗旨是通过演绎、推演课程尤其是教材中的教学理论内容,向同学们展示生动形象的社会实践发展本质规律,体验历史发展过程的滚滚红尘,从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理论内容本身。

二、实践教学法的特征

实践教学法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与启发式、探讨式、互动式等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逻辑

实践教学法不同于互动式、探讨式、启发式等其他教学法的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更加强调理性。理性的一个重要核心内核就是逻辑。因此,实践教学法在被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时更加注重逻辑。例如,当实践教学法被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时候,它首先要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与其所反映的相关社会的实践本质与要求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来揭示课程内容所包含的社会实践理性与精神实质。例如,当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理念时,如果教师单独地仅仅就“富强”而抽象地讲富强,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如果运用实践教学法讲“富强”这个概念的时候,首先除了分析、阐述富强本身的内涵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联系我国争取国家富强的艰难曲折历程。从1840年英国坚船利炮惊醒沉睡的中国国民的天朝上国的美梦后,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而不懈努力;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但并没还有实现富强;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让中国的经济获得了腾飞,实现了质的跨越;如今的中国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在路上。当把这一连串的发展历程如同玛瑙一样有逻辑的联系起来的时候,会让学生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把握,让学生明白中国实现富强的道路,“前程辉煌,但道路并不平坦”。

(二)饱满理论

理论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是实践经验的凝练与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理论也是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论体系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近几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掌握高深的理论概念、基本原理自居,掌握着知识霸权,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学生兜售、灌输抽象的理论,而漠视学生对理论的消化、吸收。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冷冰冰的人间学问,应该是大爱哲学,拨动情弦的音符。它的目的不是向学生灌输沉甸甸的高深抽象理论知识,其真正目的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抽象的理论回归到红尘滚滚、波澜曲折的社会真实发展历程中去,让理论更加充满实践理性与精神实质,更加饱满、充盈,使学生感到理论中闪耀着实践的光芒,而不显得瘦骨嶙峋。如在给学生讲到民主时,不能仅仅解释民主的抽象内涵,而要撕开时间的阻隔,穿越到民主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真真切切感受民主行走的足迹。

(三)立足内化

实践教学法的初衷就是改变以前强制性灌输理论知识的填鸭式做法,通过分析课程理论内容体系与社会实践本质与要求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课程理论的实践理性光芒,让学生在一种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去吸纳理论、内化理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法不是仅仅为了揭示课程理论的实践光芒,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理论知识。例如,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到“法治”时,首先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是一个德治色彩浓厚的国家,以德治为主,以刑法为辅,是在人治框架下的德治,如何经过艰辛曲折的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后,中国从此吹起了依法治国的时代号角。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国家社会的法治拉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从而让学生懂得法治离我们并不遥远,遵守校纪、校规、班规也是依法治国的一种体现,以便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法治存在的真实性,从而愉悦地吸纳理论。

三、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法探析的迫切性

实践教学法自从被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以来,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以至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能,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偏差:

(一)概念厘定模糊

实践教学法自从被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来,由于没有科学地把握实践教学法的应用目的及宗旨,对实践教学法的概念厘定上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研究中,把实践教学法简单地等同于教学实践法,从而严重混淆这两个核心范畴的区别。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的体悟来验证课程理论的真实性与真理性。如像有的学者所认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法是指运用讲、看、论、写、走、网等具体形式,通过学生充分参与思政课教学,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直接投身社会的教学方式,以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这样理解实践教学法显然歪曲了其本真的含义,改变了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初衷。实践教学法应用目的本来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理论内容本身,而不是为了验证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实践法。

(二)应用范畴僭越

实践教学法应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演绎、推演课程理论内容,向同学们展示生动形象的社会实践发展历程与规律,把抽象的理论内容回归到激情澎湃的滚滚红尘中去,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课程理论内容本身。由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法的概念界定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与理解,没有科学地区分实践教学法与教学实践法两对核心范畴,以至于把教学实践法简单地等同于实践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教学法就搬出了课堂教学范围,应用在工厂、社区、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社会实践领域,使实践教学法僭越了自己的应用范畴,单纯的强调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从而抹杀了实践教学法应有的教育功能。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鲁洁所说,“当代教育的沉疴在于它‘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

四、思政课实践教学法的路径探析

鉴于对实践教学法存在着概念界定上的偏差与教学实践上的偏离,以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有必要探析实践教学法的真实路径,从而发挥出实践教学法的应有的教育功能。

(一)分析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在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识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主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等,其核心是进行政治教育。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浓厚,理论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为此需要运用实践教学法,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实践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内容,即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相对应的社会实践的内在逻辑关系。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本课程内容时,除了熟记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抽象的理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分析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基本内容体系,把握课程的整体知识脉络。其次,在把握整体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其所反映的相关社会实践的本质与要求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把每个原理、规范、概念都与社会发展历程联系起来。

例如,在向学生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首先老师要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其次,老师要运用历史分析法分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思想与所对应的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如邓小平理论中“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主要针对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以阶级斗争为纲,把经济建设放在附属地位而言的;最后,把邓小平理论中“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观点与整体的演变时期联系起来。

(二)推演理论

在分析内容即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与相对应的社会实践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第二步就是推演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不同,教材理论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浓厚,纯粹地讲述空洞的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再加上有些老师往往泛泛而谈,不注重细节,“只会用机关枪,不会用狙击枪”,大大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法在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推演理论即在把握课程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把每个概念、原理、观点、规范与其发展的社会实践历程结合起来,通过在课堂上运用教学语言向同学们讲述每个概念、原理、道德规范等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发展而来的,中间经过了哪些曲折与困难,把发展的来龙去脉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讲透彻,把冷冰冰、无生气的抽象教材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如何给学生讲述“科学发展观”这个概念时,除了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要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发展历程。科学发展观最初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为提出背景的。西方的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使国人从睡梦中惊醒,国人为了探索救国之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从地主阶级洋务派片面地发展经济、军事,到资产阶级维新派片面地发展政治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片面地发展文化,最后都相继失败了。最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救亡图存的道路,即科学发展观,即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这样推演科学发展观,向学生展现科学发展观的每一步发展的艰辛历程,梳理它的来龙去脉,使抽象的理论内容活生生地展现给学生。

(三)感悟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原理、道德规范与信条、政治观点等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来源于人民群众实践发展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运用实践教学法推演理论的基础上,第三步就是感悟实践。即教师通过语言在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道德规范与社会发展的曲折轨迹相结合,其目的除了把冷冰冰的教材语言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语言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引导即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观察到任何一个理论观点的提出、法律规范的制定,其背后的曲曲折折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感悟到教材内容的社会实践理性与精神实质。

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推演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发展历程之后,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比如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科学发展分别是针对哪个时期来说的?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虚无缥缈、没有根据的,而是与丰富的、饱满的、形象的社会实践征程相联系的。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的提出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理念的片面性、狭隘性、不科学性相对而言的。只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让学生从中感悟与体验到理论提出的针对性、实践性、科学性,感受到课程内容的鲜活性,而不感到理论的空洞、无味。

(四)内化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实践教学法的最终落脚点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理论内容本身。因此,实践教学法的第四步是内化理论。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通过推演课程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让学生在感悟教材理论内容的实践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内化理论。在内化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其中的规律、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运用实践教学法给学生讲述完科学发展观后,让学生从中发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发展历程,发现规律,使学生知道科学发展观并不是主观幻想的,而是深刻地扎根于实践的土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此种方法让同学们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四个全面”中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学生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方法探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演变历程。例如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德治色彩浓厚的国家,以德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德治优于法治,强调为政者的道德自律、为政者的道德感召力和示范性,是在人治框架下的德治。自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以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以往中国人治的弊端而提出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平时要遵守校纪、校规,培养正确的法治文明观,把四个全面实实在在的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而将教材内容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去。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教育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能否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实践教学法被运用于课程教学当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对实践教学法的理解不甚清晰,概念界定比较模糊,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法应有的教育功能。为此,本文试图探索与剖析实践教学法的真实教学路径,以纠正教师对实践教学法的误解,从而对实践教学法的运用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与认识,还原本真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国权,任立亚.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袁海平.论实践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

[5]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陈立思.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秦利民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法思政课探析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VR阅读探析
实践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广告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实践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