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位技巧在《夜景》中的运用

2016-04-29蒋庆乐

北方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夜景运用

蒋庆乐

(安徽省霍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徽 六安 237400)



移位技巧在《夜景》中的运用

蒋庆乐

(安徽省霍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徽 六安 237400)

【摘要】《夜景》是桑桐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一首探索性作品。本文试图借用传统作曲技法中的“移位”技术并结合音级集合名称标记法来探寻此曲主题动机是如何贯穿全曲的,透视一个三音动机既作为核心音乐材料发展音乐又以深层结构力控制着音乐运动的轨迹,揭示其移位技巧高超而神奇的运用。

【关键词】《夜景》;移位技巧;运用;音级集合名称标记

《夜景》(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11)是桑桐1947年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一首探索性作品。在隐形下的调性因素的逻辑结构框架中,使用无调性手法,多种调性因素之否定、抵销,产生了无调性音乐。主题动机贯串全曲,主导动机在呈示、发展以及在和声、对位中的贯穿,这些都得以移位技巧的运用。

“移位”是将原形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重述。传统作曲技法中的核心技术,有机连贯的发展乐思的重要手段。在二十世纪作曲家中,如德彪西、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兴德米特、勋伯格、威伯恩、贝尔格等作曲家亦有着广泛的运用,它的价值在于根据一个主题、动机、音程细胞、核心短句,在纵横向声部两个方面有逻辑性的展衍乐思,使得作品高度凝练。实际上复调音乐中的模仿对位、卡农式模进、复对位;主调音乐中的离调模进、调内模进,即是移位技术的来源。移位包含着同一音级集合及相似性音级集合的移位逆行、移位倒影,有序音级的、无序音级的移位,可完全的移位、自由的移位,抽取主题核心音调的骨干音的移位,全音、半音音型、平行和音、和弦的移位。

一、《夜景》的主题动机

《夜景》有三个乐段,以变奏原则结构的乐曲。第一段“诗人”主题乐句中有一个三音主导动机,这个动机用音级集合表示为:3-5 0,1,6,[100011]音程内涵有一个小二度(大七度)、一个纯四度(纯五度)、一个三全音,在深层结构中起着控制乐曲的结构力的作用,纯五度音程价值最高最易确定调性,在节奏重拍位置或时值较长的作用下会产生调性因素;第二段的“夜莺”动机是在隐伏二声部的下声部3-5音集的基础上在上声部加一个三音动机3-4音集 0,1,5 [100110],此曲中的和弦音程结构也来自于这些三音核心音程。其它一些次要的音级集合:3-3 0,1,4 [101100]、 3-2 0,1,3[111000]起着对比和调济作用。本文谱例用音级集合名称表示移位。

二、《夜景》移位技巧的运用

以核心动机发展乐思,为表达内容、根据情绪的升降而建立在上下行结构线条的基础上将动机移位。

(一)以动机移位发展而成的主题

谱例1,为“诗人主题”,分别由钢琴的引子与小提琴陈述,在隐伏二声部中,上声部移位模仿,凸显核心动机,下声部建立在下行线条的移位,伴随着叹息、伤感的情绪。

谱例2,为“夜莺主题”,隐伏二声部中两个类似模仿的反行线条并突出核心音程小二度音的移位,下声部用3-5集合控制,上声部用派生的3-4、3-3集合,其它音为集合骨架音上的填充装饰。

B段与“夜莺主题”交替呈现的另一个对比旋律是音级集合3-3,这一集合在引子中已经出现过,见例3。

C段主题旋律综合再现,用隐伏二声部将集合3-5、3-4、3-3三音动机交织在一起,上声部3-5音集省略一音突出核心音程半音,在级进的线条上向上推进,下声部以集合三音动机3-3、3-4、3-5的音级集合号递增,使旋律跌宕起伏,无比激动,见例4。

(二)乐曲的展开建立在对位思维上,综合主调和复调的写法,将主导动机3-5集合在纵横向声部上交织、交错,移位手法独特、巧妙。

A段(13-16小节),小提琴旋律声部为隐伏二声部,上声部在3-5集合框架控制下,下声部由3-3、3-4集合装饰;钢琴声部为多层次的结合,13-14小节在低声部和高声部和声衬托的低音上构成3-5集合框架,中声部又分为两层,一层为五连音对位旋律下行,一层为隐伏旋律3-4集合;15-16小节是3-5集合的移位与模仿;整个四小节的低声部由3-5集合控制,见例5。

B段(34-35小节),小提琴与钢琴三声部对位,每个声部细分为两个声部(隐伏二声部),有六个层次;小提琴与钢琴高声部用“夜莺”的主要三音动机3-4集合的结构框架音,小提琴升F、F、降D音与钢琴高声部降E、D、G音构成模仿式对位线条,而两个隐伏的声部之间用3-5、3-4、3-3、3-2的三音集合进行对比对位(填充、装饰);钢琴低声部在“诗人”的主导动机3-5集合的结构框架下用3-4、3-3、3-2、3-1集合音填充装饰,环环相扣扭在一起。后两小节是主调与复调的混合,“诗人”与“夜莺”三音动机的交织,以3-5为基础构成的三音和弦与四音和弦衬托,见例6。

C段(42-46小节)在“诗人”主要动机3-5控制下,“夜莺”的主要动机3-4以及派生的次要动机3-3、3-2音级集合的交织,从标记的音级集合名称中,可观察到小提琴与钢琴声部的对比对位与模仿对位,小提琴与钢琴3-5音集动机的移位模仿是在半音上行的隐伏线条中进行的,插入的和弦也是附加在三音动机的结构中进行的,声部间的聚合力在3-5集合结构的控制下,旋律脉胳清晰。

(三)全曲的三个段落的划分,用移位技巧将3-5三音集合在小提琴旋律段落结束终止处移位重述,而钢琴却将3-5集合用在低声部的结构线条中加以结构控制。

第一段落结束处(23-27小节),小提琴声部将“诗人”主题三音动机(音级集合3-5)有序的移位在“降E调”上,钢琴的低声部的结构线条是将三音动机有序的移位在“A调”上,类似三全音调性的复合。还有在钢琴的高声部与小提琴声部衔接的3-5音集,使得小提琴声部以模仿形式出现,在钢琴内声部中还有一个与小提琴对位的旋律3-5音集,见例8。

第二段结束终止处,“诗人”主导动机3-5音集小提琴声部有序移位在“降D调”上,钢琴低声部的结构线条是“夜莺”的三音动机3-4,移位在“A调”上,用以结构的控制,见例9。

第三段结束处,也是全曲的终止,小提琴声部3-5音集移位在“降E调”上,再现了第一段小提琴声部终止的“调性”。钢琴低声部的结构线条仍然是3-5音集,结音为“G调”与“诗人”主题原形完整重述的结音构成五度关系,钢琴的高声部旋律与和声回顾了“夜莺”动机3-4、3-3,见例10。

三、结语

通过对小提琴与钢琴《夜景》的主题动机、发展以及段落终止式的分析,让人感受到传统作曲技法中的“移位技术”在桑桐的手中高超而巧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一)全曲以一个3-5音级集合的三音动机作为深层结构,在这结构框架的控制下,纵横向声部间和声、线条结构缜密,三个段落的终止式运用移位技巧,将“诗人”动机和“夜莺”动机移位在段落的结束处的小提琴声部与钢琴的低声部上,既起结构力的作用又使得段落划分清晰可辨。

(二)旋律的发展,小提琴与钢琴声部大都用隐伏二声部写法,上声部将主要动机移位在较长的旋律线上,下声部将主要动机或次要动机移位在较短的旋律上,两者形成对比二声部。旋律的移位发展依据情绪的起伏在隐伏的上行、下行线条中进行移位。

(三)和声衬托的和弦低音旋律化,在三音动机3-5音集之上叠置和弦音,主导动机纵合为结构和声,其它和弦的构成也多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和弦样式。钢琴的造型织体是在主动机的控制下,派生次要动机自由移位填充和装饰,鱼咬尾式的环环相扣。

《夜景》虽说是一首探索性作品,但为我们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成功创作经验,既富有浪漫主义的气质,又充满着逻辑性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罗忠镕.集合原型简便计算法[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1).

[2]周勤如.音乐深层结构的简化还原分析[J].北京:音乐研究,1987(2).

[3][美]乔治.波尔.秦元平译.序列作曲和无调性[M].北京:中央音乐学报社.1989.

[4]桑桐.《夜景》中的无调性手法及其它.桑桐和声论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

[5][美]艾伦.福特.罗忠镕译.无调性音乐的结构[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0.

作者简介:蒋庆乐(1958—),男,本科,二级作曲,安徽省霍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创作组。

猜你喜欢

夜景运用
不妨写夜景
城市的夜景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高平夜景
构建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作用分析
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