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陕北二胡乐派的音乐风格

2016-04-29孟钦照

北方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乐派滑音音乐风格

孟钦照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论陕北二胡乐派的音乐风格

孟钦照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二胡,是中国分布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它音色圆润流畅、舒缓,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近些年来,二胡艺术的理论研究在不断发展、深入,特别是从时间角度研究其发展的脉络,以及演奏的技巧方面较多,但其中对地域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地域和空间因素往往关注不够。本文试从地理环境、方言影响、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审美特征等方面探讨陕北二胡乐派的音乐风格,以求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浅的论述,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指导。

【关键字】二胡;陕北;乐派;音乐风格

一、陕北风格形成的原因和背景

(一)陕西地处我国西北部,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横跨了三个气候带,有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种气候带,省内南北部气候差异较大。巴山和秦岭将陕西地区分为了三个部分,陕南、关中、陕北。由于陕北高原地貌复杂,导致人们出行不便,与外界沟通极其艰难,因此其中的不少地方相对完整的保留了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也因为生活的艰辛让陕北人民骨子里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悲苦情绪,并将之贯穿于二胡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因此陕北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陕北二胡音乐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二)陕西是我国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省份,从秦汉开始,就有十三个朝代先后在陕西建都。因此,陕西人民受到了极深的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性格保守、内向、封闭、古板。但是由于陕北地区与蒙古高原相邻,交往频繁,所以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又具有游牧民族那种自由、勇敢、豪爽的性格特征。这两种文明在长期的相互碰撞影响下,当地二胡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也成为了保守和外向、封闭和自由、古板和豪爽的统一体。如关铭所写的《兰花花叙事曲》中,就描写了主人公兰花花在美丽、善良和淳朴的外表下,有一颗面对封建势力的迫害却永不屈服,抗争到底的决心。这就是陕北人民的真实写照。

(三)我国地域辽阔,民族繁多,因此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形态。方言的产生与地域特征是紧密相关的,由于陕北地处高原,人烟稀少,人与人之间常常借助鼓或者用“喊”的方式进行交流,不能有一丝的柔软和模糊。因此,陕北人说话会给人一种粗犷、豪放、铿锵有力之感。陕北话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而陕北话对应的则是轻声、阳平、去声、阴平,由此可见,陕北人说话带着一股“冲”劲,与他们的性格一样,生硬、直爽、干脆。在陕北风格的二胡音乐中,就充分体现了陕北语言的这种典型特点。如:鲁日融所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中,音头短促而饱满有力,处处体现着陕北方言的那股“冲”劲。乐曲中大量四度五度上下行的使用也充分体现了陕北的方言特点。

(四)二胡最初是戏曲音乐的伴奏乐器,在逐步转变成为独奏乐器的长期探索过程中,其作品深受戏曲音乐和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如:二胡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就是将同名陕北民歌作了一些器乐化的处理而移植过来的。两者在内容与主题上都极其相似。又如二胡曲《郿鄠调》是鲁日融先生根据流行于陕西郿县和鄠县的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改编创作而来的。

二、陕北二胡音乐的旋律特点

音乐语言最能体现某一种音乐风格的独特性,它是构成乐曲的基础。而旋律则可以囊括所有的音乐语言,将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反映出曲作者赋予作品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曲作者经过日复一日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构思与某一时间段内突然迸发的灵感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形成一首完整乐曲的基础。因此,它在表达某一民族,某一地区所特有的风格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旋律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有节奏节拍的缓急、和声织体的脉络、力度速度的变换、音色音区的交错等内容。

陕北地区的旋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其中经常用到一种十分特殊的四度跳进音程,即在调式中主音上下方四度音分别形成的四度跳进音程,它们对主音都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个特点在陕北二胡曲中特别常见。

如谱例1:

关铭所作的《兰花花叙事曲》中,大量出现了四度跳进音程,上行的A—D,和下行的A—E,如谱例1。

谱例1是《兰花花叙事曲》的引子部分,是一段散板,乐段最开始就运用了连续的四度跳进音程将欣赏着带入那遥远的年代。这种四度跳进音程将陕北高原的风土人情活生生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在陕北的二胡音乐中,除了有大量的四度跳进音程以外,还存在着许多五度、六度、七度、甚至是八度的大跳。这些跳进音程活灵活现的体现出了陕北地区所特有的“冲”劲。如赵震霄、卢日融所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中,就出现了六度,七度,八度的大跳音程。

如谱例2:

谱例2的第一小节就出现了六度大跳,第九小节更是出现了七度大跳音程。

由此可见,在陕北二胡音乐中,跳进音程的使用是相当广泛的。如前面所说,这种特点的形成与陕北地广人稀的地域特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陕北二胡音乐的音阶特点

旋律是乐曲的灵魂,而音阶则是旋律的基础,音阶在音乐风格的形成方面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在陕北地区,音阶中的4和7和我们常用的十二平均律中的4和7是有差别的,4略高而7略低,记谱方式分别是↑4和↓7,↑4处于十二平均律的4和#4之间,↓7处于十二平均律的7和b7之间。这两个特性音是陕北地区的两种特殊音阶所必须的重要因素。

陕北地区特有的两种音阶即是花音音阶和苦音音阶,这两种音阶表现出两种情绪截然相反的唱腔,即表达欢乐的“花音”唱腔和表达哀苦的“苦音”唱腔。它们的音阶分别是:花音音阶5 6 1 2 3 5,和苦音音阶5↓7 1 2↑4 5。在这两种音阶中,它们的特性音又有所不同,其中花音音阶的特性音是3和6,而苦音音阶的特性音则是↑4和↓7。花音音阶以徵音作为它的曲调主音,而对于苦音音阶的调式来说,因7在实际运用时习惯略低于本律,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徵调式。这两种音阶除了最常见的徵调式以外,运用最多的还有宫调式和商调式。

在陕北地区的二胡音乐中,这两种特殊的音阶并不会单独存在于某一首乐曲中,而是会同时存在并且交替出现。如在《秦腔主题随想曲》中,第三段音乐以5为主音,3和6为特性音,因而这一段基本体现出了花音徵调式的特点,风格明亮又欢快,带给人们一种明朗、活泼,矫健的情绪。

如谱例3:

而在《秦腔主题随想曲》的第一乐段中,分别以1和5交替出现作为主音,↓4和↑7作为特性音,因此体现的是苦音音阶的特点,让人们感觉到伤感,晦暗,悲愁。

如谱例4:

四、陕北二胡乐派的演奏技法特点

二胡是一件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在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的长期艰难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演奏技法。不同的演奏技法能表现出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陕北地区的二胡音乐中大量使用了揉弦和滑音的演奏技巧来体现其音乐的美感,通过揉弦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滑音速度和跨度的差异,再加上演奏者右手运弓的巧妙配合能够陕西那“羊肉泡馍”的味道展现的惟妙惟肖,陕北二胡乐曲的独特风格亦将展现的淋漓尽致。

揉弦是二胡演奏技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演奏方法,揉弦的方法有很多,如压揉,滚揉,滑揉等等。不同的揉弦方式会使旋律体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陕北的二胡乐曲大多采用的是压揉的方式,它是通过演奏者的手指对琴弦的一压一放产生有规律的震动音波,使乐曲呈现出急促有力,醇厚饱满的特点。

除压揉之外,滑音也是形成陕北风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陕北二胡的滑音种类繁多,包括下滑音、上滑音、回转滑音等等。滑音在两音之间起连接作用,对于陕北二胡来说,滑音的使用必不可少。

上滑音,顾名思义,就是从较低的音滑向较高的音,指超过小三度的滑音。下滑音与其类似,是从较高的音滑向较低的音。说起来简单,但是在实际演奏中,必须要做到松弛自如,才能演奏出干脆、豪爽的陕北韵味。回转滑,是指在小三度之内回转,回转的音程比较有规律。

如谱例5:

在演奏第二小节时,二指要由1下滑到降7再上滑到7,然后继续下滑到6,但是要注意降7与7之间滑动的距离不要超过小二度。

五、陕北二胡乐派的弓法特点

运弓是二胡演奏的基本手段和必备要素。在二胡乐曲中,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弓法来体现,没有弓法的配合就不会有二胡这件乐器的存在,因此,弓法在二胡乐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了表现陕北音乐豪放、粗犷的风格,陕北二胡最具特点的弓法是喷弓。

喷弓亦称为音头弓。就是在演奏音符瞬间运用一个爆发式的重音音头,不仅在陕北,在整个北方地区这种运弓方式都被广泛使用。如《秦腔主题随想曲》,在引子部分的演奏中,二胡的弓毛要紧靠琴弦,手腕在放松的状态下迅速的拉弓和推弓,利用手的重力瞬间对琴弦作出冲击。这种运弓方式演奏的旋律会显得力度强,音色生硬,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音色特点,才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结束:

陕北二胡乐派的音乐风格是在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环境、方言影响是其形成的前提,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审美特征是其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他们各司其职,不可分割,作出了各自不可替代的贡献。

在中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中,二胡的发展与古琴、琵琶等乐器比起来相形见拙。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作为伴奏乐器而存在,近百年在刘天华、阿炳等一些著名二胡演奏家的努力下才逐渐脱下低俗的外衣以独奏乐器的身份步入高雅之堂。流派的出现是二胡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而陕北二胡乐派因其最具特色且最系统完整成为了各流派之中的佼佼者,其作品众多,流传广泛,也是中国二胡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的引领者。但是在已有的成就之下,陕北二胡乐派的音乐家们依然不能固步自封、自娱自乐。而是要张开宽广的怀抱,吸纳所有对陕北二胡发展有利的因素,在“拿来“的基础上借鉴、创新,继续开辟属于陕北二胡乐派的独一无二的音乐道路,使中国的二胡艺术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走出国门,让世界为之喝彩。

参考文献

[1]孟晓璇《浅论陕北二胡曲的演奏风格和技巧》大学教育,2013第十九期.

[2]李宝杰《秦派二胡艺术的文化阐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第三期.

[3]吕政轩《陕北民间艺术的一声叹息》西部大开发,2007第九期.

[4]刘蓉《本土地域风格在陕西民族器乐作品中的呈现》西安音乐学院报,2013第2期.

[5]关铭《秦派二胡与燕乐音阶》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第三期.

[6]许多军《浅谈“秦派二胡”的发展》大众文艺,2012第五期.

作者简介:孟钦照(1993—),女,山西吕梁人,广西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

猜你喜欢

乐派滑音音乐风格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长安乐派”不甘寂静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蒲剧音乐中二胡滑音技法与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金湘的“新世纪中华乐派”理论及其歌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