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

2016-04-28高佳

中国市场 2016年15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院校

高佳

[摘要]文章通过调查山东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梳理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在深入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科研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深化推进校企合作等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高职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202

1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此外,高职院校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只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长久发展,只有服务社会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是高职院校自身价值的体现,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内涵

社会服务概念宽泛,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社会服务是指学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为社会做出的所有贡献,如教学、科研、技术支持、资源共享等。狭义社会服务是学校在保证正常的教学与科研情况下,依托学校人才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向社会提供具体的、服务性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如培养区域和行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提供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技术技能培训;实施文化传播等。但实际上,广义和狭义并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此外,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社会服务内涵有所区别,数量及重点亦有所不同。如大学教育,本科及以上的院校更趋于专业性、学术性,高职院校则趋于技能性、职业性。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人才培养服务

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培养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定位。换句话说,高职院校承担的人才培养服务,就是为服务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涵盖范围既包括学历学位等学校教育,也包括成人教育、各级各类培训以及讲座等教育拓展服务。如对企业的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提高教育与培训,使其在原有工作经验能力基础上,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22科研服务

高职院校的科研服务主要体现在承担科学技术研究、承担横向纵向科学研究等。涵盖范围还包括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形成产学研联合体等。

23技术服务

高职院校提供技术服务,就是为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技术支持。高职院校不断推动自身科技创新,参与技术改造、参与新产品开发、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在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等方面为区域行业企业提供支持。涵盖范围既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也包括科技咨询等服务。如解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难题,又如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改进、优化,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企业融资等。

24资源服务

高职院校在正常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来直接服务社会。

25其他服务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又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是超越了区域性的空间范畴,要求增强高职院校向区域外的辐射力;二是高职院校要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专业对口的高技能人才,明确了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提供师资培训和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内容。

3山东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调查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开展社会服务的服务主体也就是高职院校进行调查,二是对开展社会服务的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服务主体的调查,本课题组在山东省17地市的70多所高职院校中选取了20多所院校的5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服务对象的调查,本课题组将范围缩小到20多家企业的50多名工作人员,采用了问卷及访谈的形式。数据的取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样本数量较少,有明显的局限性。问卷及访谈的主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现状,包括展示社会服务的主要开展形式,服务内容等情况,特别是服务内容的深度状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经过定量与定性研究,课题组归纳总结得出:

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得到认可。从服务主体的角度讲,虽然各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形式和程度不同,但是,都认可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存在发展的重要职能。不足之处在于,被调查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程度不高,缺乏学校或者是系部整体的顶层设计,只是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但是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更多的仅是浅层次的,或者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也有的学校出台了政策,但缺乏有力的执行,也有的程序复杂,过于麻烦,阻碍了服务者的积极性。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讲,中小型的私营企业更热衷于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员工基本上都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符合此类企业发展的现状。另一个原因是它们需要的正是具有职业性应用能力强的员工,这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大多数的企业愿意接受高职院校的服务,但是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服务方面,其他的接受度不高,很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最多的是培训,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愿意员工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多家企业曾邀请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员工开展培训。对于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来说,它们有开展订单班的需求,有的已经与学校合作开设了订单班,校企合作较早的订单班已经开设数届,毕业生受到了广泛好评。技术服务在小部分企业中有深层合作,这与企业的经营业务有关,从事电商、连锁、营销等方面业务的企业需求技术服务较多,但多数企业的情况是有需求但没有行动。资源服务和其他服务开展较少。总之,无论是在社会服务的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存在着矛盾,这些就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的障碍。

4制约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原因分析

41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社会服务工作缺乏配套政策和措施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实施这项工作,作为执行者的高职院校需要对这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但是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扶持不够,大多数的院校没有出台较为详细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之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是人才培养和科研,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和服务平台不够健全,因此高职院校师生的社会服务工作虽有所开展,但仍停留于浅层次。

42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社会服务工作未能满足地方发展的即时需要

高职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满足市场需求。现实是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向于小而全,没有融合区域特色和职业特色,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社会服务工作未能良好契合与推动,未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没有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

5提高山东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51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和保障机制建设是最重要的,地方政府需成为社会服务供需双方合作的推手,建立和健全外在动力机制。高职院校内部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将社会服务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完善学校考核激励机制,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其中。利用高职院校人才、技术优势与产业优势紧密结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开展应用研究,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咨询等平台等,更好地组织实施社会服务工作,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和层次。

52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强调理论、实验、实训、模拟和工作岗位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二是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53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校企战略性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寻求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首先,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为优秀学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提供支持与资助。其次,做好委托研究和合作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咨询和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最后,推进校企在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实训、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合作。

54重视科研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大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首先,应转变科研观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其次,把生产的难点热点作为科研的重点,抓好技术创新,为社会提供技术成熟的、科技水平高的、可转化的实用技术,为社会和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发挥高职院校科教兴国的作用。再次,要树立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的办学理念,科研支撑教学,就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科研材料、科技成果作为基础,教材和教学内容就能更新,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及时更新和提高,就能培养出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最后,要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稳定科研队伍,根据生产的需要确立科研课题,增强科研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今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要坚持深入行业,融入社会;完善机制,拓宽形式,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高职院校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