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化情景模拟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2016-04-28刘韧
[摘要]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普遍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采用了情境模拟教学法,但仅仅局限于单一问题情境下的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仍旧难以长期维持,学习效果不明显。全程化情境模拟教学是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对于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适用于管理学的课程研究与改革。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问题情境;全程化教学模拟;角色定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40
据调查,我国很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几乎没有任何社会职业经历,更缺乏管理经验,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掌握专业技能,而是更进一步要求企业员工具备一定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学生通过对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的管理原理、技能、方法的学习,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和正确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管理问题。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普遍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只有将学生放入真实的、具有连贯性的、全程化管理学情境中,让学生真实全面地去接触和感受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才能让学生在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情况下通过课堂教学解决管理问题。进一步研究和推进全程化情境模拟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无疑是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1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接近实际工作和生活的场景,由学生在这种场景中担任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虚拟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知与行是交互的,只有将学习运用到真实、完整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者参与到真正的情境中,除了能够获得事实性的知识外,还要有思想行动的改变。
2管理学课程的课程性质、内容及意义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国内外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管理学课程有着完整、严密的内容体系结构,逻辑关系明确,主要内容包括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管理基础,包括管理系统及管理思想;第二部分研究计划职能中的计划制订和决策实施;第三部分研究组织职能中的机构建立和人员配备;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研究领导职能中的指挥、激励、沟通与合作四大实务;第六部分研究控制职能中的工作监控与绩效评价;第七部分研究企业的职能管理。在管理学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课程数不胜数,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奠定学生的管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管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掌握专业技能,而是更进一步要求企业员工具备一定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而管理学正是一门能够提升学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的管理学原理、技能、方法的学习,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和正确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因此,管理学课程在各类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传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普遍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教师选择能够反映教材原理的典型真实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和讲授,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仅仅只依靠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被动接受阶段,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目前教师在问题情境的选择和设计上仍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长期维持,知识点的掌握也显得较为凌乱,整体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只有将全程化情境模拟教学融入到管理学的课程设计和应用中,才能满足管理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4全程化情景模拟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问题情境的设计和组织是全程化情景模拟教学实施的关键,在管理学课程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41问题情境的选择应最大限度地贴近管理工作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任何职业实践,更缺乏管理经验,管理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没有任何社会职业经历的大学生而言,难免显得枯燥且不易掌握。教师只有将学生放入真实的管理学情境中,让学生真实全面地去接触和感受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才能让学生在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情况下通过课堂教学解决管理问题,越是逼真的问题情境,越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越能实现教学活动顺利组织和开展。教师在设计和选择问题情境时,应努力寻找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管理元素,让学生贴近并融入到真实的管理情境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技法”时,可以请学生选取身边最近需要策划的一项活动,收集有关创意资料和案例,运用创造性思维,形成一个创意,并模拟召开一次创意论证会。
42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努力实现全程化教学模拟
真实工作环境中的管理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它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各个问题之间也存在必然的关联性。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仅仅只考虑单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容易造成知识点的凌乱和无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难以长期坚持。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找出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内在联系,使之建立一定的程序关系,实施情境模拟教学时给学生一个整体、连续的管理学问题情境的呈现和认识。例如: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讲授“管理系统”时,可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关的资料,分组组建自己感兴趣的模拟公司,并商讨公司名称、办公地点、人员分工及行政职能部门组成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情境,由各个模拟公司的成员进行模拟演练,实施具体的管理活动。课程进行到“选聘、培训与考核”环节时,教师又可指定各个模拟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协同其他部门成员,组织召开一场企业现场招聘会,制订招聘计划,提出选拔人才的标准等,其他模拟公司的同学参与应聘,培养学生的招聘能力及应聘的心理素质。课程进行到“人际交往与合作”部分,教师还可组织不同模拟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商业谈判,寻找合作机会,以求共赢。以此类推,教师通过挖掘和寻找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关联性,设计出全程化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模拟和演练,把各项管理活动真实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课程内容。
43模拟角色的选定应该具有一定的对抗性
在情境模拟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情境对角色的要求也大不相同,教师需要依据课程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设定角色。角色双方在问题情境中需具有一定的对抗性,代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才能通过模拟演练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加深学生对管理实践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例如:销售人员与顾客、招聘人员与应聘人员即为对抗性的角色双方,在管理活动中分别持不同观点和立场,在具体的行为活动中表现为对立和对抗,角色双方对有争议性的问题更容易产生争论和探究,通过讨论分析达成共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也更利于学生对深层次问题的探究、理解和掌握。
44情境设定应注重知识的延续性与扩展性
教师设定问题情境除了一方面依托管理学教材本身的内容和知识外,另一方面还应注重与该情境相关联的其他情境和知识的扩展与延续,通过一个情境的模拟演练,牵引出另一个情境的设定及更多知识点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组建自己感兴趣的模拟公司,商讨公司名称、办公地点、人员分工及各部门行政职能划分的同时,还可进一步要求每一个模拟公司的成员都发表一次就职演说,帮助学生拓宽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演讲能力。
5全程化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及素质要求
同样的问题情境,教师的实施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导演者,全程化情境模拟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实施和应用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在问题情境中的角色定位的把握及素质能力基础。
第一,情境模拟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需由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完成任务和学习;第二,教师本身应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和管理经验,在模拟演练实施前,提前指导学生,让其对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并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能力、个人特点等进行好角色分工;第三,在模拟演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控制好演练的时间和节奏,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第四,情境模拟教学法实施不当,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学生演练偏离教学内容,教师需不断对学生思维的盲点进行积极引导,及时总结归纳,具备较强的总结归纳能力;第五,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能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仪表仪态、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其整体素养,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第六,当小组讨论意见发生分歧时,教师还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好团队关系,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具备较强的疏导协调能力。
全程化情境模拟教学是情境模拟教学法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适用于管理学的课程研究与改革。它对于转变管理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管理潜能及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等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单凤儒管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傅维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文件汇编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范德华知行论坛[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5]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韧(1979—),女,彝族,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和旅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