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机构、人才和网络资源的整合

2016-04-28苗国厚刘岚欣

关键词:新型智库网络机构

苗国厚,刘岚欣

(1.重庆交通大学 宣传部,重庆 400074; 2.重庆邮电大学 党政办公室,重庆 400065)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机构、人才和网络资源的整合

苗国厚1,刘岚欣2

(1.重庆交通大学 宣传部,重庆400074; 2.重庆邮电大学 党政办公室,重庆400065)

摘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是整合现有资源,在智库机构整合上,设计整合准入评价指标,构建整合准入机制;在人才资源整合上,设计遴选标准,构建专家遴选机制;在网络资源整合上,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搭建智库联盟网络平台。

关键词:新型智库;机构;人才;网络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就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而作出的重要部署。然而,从目前中国智库的现状来看,不尽如人意,亟需提档升级,整合现有的智库机构、人才和网络资源。

一、智库机构整合:构建整合准入机制

真实掌握现有的智库现状是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前提。那么,目前我国拥有的智库情况是怎样的呢?国务院参事室刘燕华指出,中国现有2 500多个智库[1]。学者王绍光、樊鹏在其所著的《中国式共识型决策:“开门”与“磨合”》中指出:“截至2009年,中国约有2 500家大大小小的政策研究机构或智库,总共拥有35 000名左右的政策研究人员。”[2]科技部办公厅对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是:“截至2010年,我国智库的数量大概是2 408家”[3]。3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智库2 500家左右。然而,《2012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智库总数6 600多家,中国大陆的智库总数为429家[4];《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中国智库以426家位居“榜眼”[5]。从国外数据看,中国智库仅有400多家。从国内外数据的对比中可知,由于统计标准不同,数据差距较大。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指出,在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和民间智库中有200余家活跃智库。

可见,我国智库总体量多但不精,运行状况较好并积极发挥咨政服务作用的也只有200多家,存在单打独斗、个体作用发挥较弱、运作效用低等情况,不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待建设完善。

解决的办法就是构建整合准入机制,将现有的智库进行整合,具体形式包括取消、合并、资助等。通过整合准入将目前国内统计的2 500家降为1 200家,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变目前活跃智库缺少的状况。在整合准入评估标准上,可借鉴国内外智库评估做法。《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持续努力7年的标志性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的智库排名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智库领导层的素质和投入、智库研究员的素质和知名度、研究和分析产品的质量和声望、招聘和留住精英学者和分析员的能力、学术贡献和声望、出版物的质量和获取途径、智库研究和项目对决策层及其他政策参与方的影响、在决策层的声望、切实履行进行独立研究和分析的承诺、与关键机构沟通的渠道、号召关键政策参与方的能力、与其他智库和政策参与方发展高效网络和伙伴关系的能力、智库总贡献量、研究政策建议和其他产品的使用情况、媒体声望、资金的水平种类和稳定性、有效的管理、资金及人力资源的调配、能够成功挑战决策者的传统思维并提出创新的政策思路和项目、社会影响力等。对于智库影响力的评估,《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将考量资源指标、使用率指标、产出指标、影响力指标,以及参考非政府组织(NGOs)、政府和决策层官员的意见。

在国内,有代表性的成果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该报告认为:第一,智库是一种稳定的社会组织,而非某些个人;第二,智库主要业务内容是政策研究,或者是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决策咨询研究,而不是纯学术研究;第三,智库以影响政府决策为首要目标;第四,智库以独立性和专业特色开拓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该报告指出,智库影响力评价的标准包括智库成长与营销能力、决策咨询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公众影响力。

对比以上国内外关于智库及智库排名标准,结合中国实际,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整合准入评价指标,应从智库的机构运行、成员素质、学术能力、咨政服务、社会影响5个方面进行构建(表1)。据此对现有智库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对其是资助、合并,抑或者是撤销的决定。

表1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整合准入评价指标

二、人才资源整合:构建专家遴选机制

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在机构整合基础上,也要对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智库整合后,并不是保留下来的智库的所有人员都作为整合后的智库的工作人员而全部留下来,也不是撤销了的智库中的人员一并分流从事其他行业,而是要对所有智库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智库专家遴选机制,把那些德才兼备、具有较强咨政服务经验的人才留下来。同时,通过智库专家遴选机制选拔引进新的专家学者。专家遴选机制在整体构建上,要坚持专兼结合、层级性原则,提出具体的遴选条件。其中层级性原则是指要依据智库的级别来构建不同的专家遴选机制。同时,在不同类型的智库专家的遴选工作中,可对遴选条件作适当调整。

在专家遴选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伟倡导:研究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以及优良的精神品质”;秉持“‘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政策研究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另外,尽可能吸收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著名专家、社会名流担任顾问或课题组成员[6]。教育部出台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出要实施高端智库人才计划,遴选确定具有“立场坚定、理论深厚、视野开阔、熟悉情况、掌握政策、联系实际等素质的200多名高校专家”。综合两者要求,笔者认为可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咨政服务等方面设计遴选标准。

思想素质:立场坚定,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以及优良的精神品质;秉持“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政策研究价值观,具有科学严谨、客观务实的作风。业务能力:理论功底深厚,视野开阔,熟悉情况,掌握政策并能联系实际,具体指标是,成果获领导批示次数及层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数量及层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转载论文数量,公开出版学术专著等出版物情况。咨政服务,包括:受邀给决策者授课的次数及层次,建议能够被决策层和民间社会组织考虑或采纳的情况,接受完成政府委托的工作任务情况,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的次数和层次,在政府机构兼职情况、获奖情况。此外,智库专家队伍要结构合理。在年龄上要老、中、青相结合,在学科背景上要做到学科优势互补。鼓励有条件的智库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

三、网络资源整合:搭建智库联盟网络平台

2012年7月27日,武汉首个“智库联盟”正式成立,单位由武汉市政府参事室、武汉大学湖北发展问题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市企业家协会、长江网6家单位组成,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但浏览其网站发现,信息更新较迟缓,平台运转效果有待改进。目前,国内各重要智库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天则经济研究所等,但缺乏智库联盟网络平台。

因此,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尽快建立中国智库联盟网络平台(也可以是某一系统、行业智库联盟的网络平台)。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加强各种智库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促进协同创新、整合资源,攻坚克难,促进专家学者、各界精英的联系、交流、合作。同时,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可以充分汇聚专家、学者、官员、普通公民,以及科研单位和媒体等多方智慧,实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又可以对各方的意见、观点进行收集整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握社会思想动态。下面从功能定位和板块设计两方面对中国智库联盟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出构想。

功能定位中国智库联盟网络平台作为联系智库、展示智库,汇聚专家、学者、官员、社会知名人士、普通公民,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和媒体等多方智慧的平台,应具有发布信息、展示成果、信息沟通、促进交流、建言献策、汇集智慧等功能。发布信息,指发布智库联盟、各智库的信息,展示各智库运行状况;展示成果,指展示智库的研究成果,供浏览者交流学习;信息沟通、促进交流,指政府、智库、专家、网民等通过平台可实现信息交流;建言献策、汇集智慧,指建设信息采集平台,实现汇集各方智慧。

板块设计依据网络平台的功能定位,网络平台的板块主要包括:联盟介绍(联盟成员、章程)、热点关注、智库动态、学术活动、思想集萃、研究成果、知名专家、我要建言、相关链接(微博)、服务功能模块。

联盟介绍板块主要是对联盟成员、联盟章程、规章制度等进行介绍,让浏览者对智库联盟有一定了解;热点关注板块主要是对一定时期内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对相关政策解读,提出建设性建议,对民众起引导作用;智库动态板块主要发布各智库的最新进展信息,展示智库运作状况;学术活动板块主要发布各智库举办的学术活动信息;思想集萃板块主要发布知名专家学者的思想观点;研究成果板块主要展示智库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知名专家板块介绍各智库知名的专家学者;我要建言板块主要为了围绕某一问题征集各方建议;相关链接板块主要是为丰富网站资源,增加更多的信息内容,通过网站链接把其他相关的网站推荐出来;服务功能模块是为增强网络平台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提高网络平台的访问量,如设置信息查询、网络技术咨询等。

参考文献:

[1]刘燕华.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N].科技日报,2014-01-12(2).

[2]佚名.中国“智库”知多少?一个被低估的群体[EB/OL].[2013-11-08].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3-11/08/c_125671607.htm.

[3]胡锐军,宝成关.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完善智库建设七项机制[J].人民论坛,2013(12):24-27.

[4]乔宗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如何建[N].光明日报,2014-08-08(11).

[5]佚名.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2 面临最好发展机遇[EB/OL].[2014-02-26].http://world.huanqiu.com/regions/2014-02/4834063.html.

[6]李伟.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之路[EB/OL].[2014-12-20].http://www.cet.com.cn/ycpd/xwk/1178927.shtml.

(责任编辑张佑法)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nk Tank: Institutional, Human Resources and Network Resources Integration

MIAO Guo-hou1, LIU Lan-xin2

(1.Publicity Department,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2.Party and General Affairs Offic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Abstract:The ke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nk tank is the integration of exist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of think tank, we designed the integrated access evaluation index and built integrated access mechanism.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we designed selection criteria and constructed expert sele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network resource integration, we built a think tank alliance network platform with computer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Key words:new type think tank; institution; human resources; network

文章编号:1674-8425(2016)02-0076-04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2.012

作者简介:苗国厚(1984—),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教育与网络文化。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重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整合优化研究”(15sks19);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网上网下‘双面人’现象原因及对策研究”(2014-GX-092);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网络意识形态生成与治理研究”(WLWH15-1)

收稿日期:2015-06-09

引用格式:苗国厚,刘岚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机构、人才和网络资源的整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2):76-79.

Citation format:MIAO Guo-hou, LIU Lan-xin.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nk Tank: Institutional, Human Resources and Network Resources Integra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2):76-79.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网络机构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