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2016-04-28何素芹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科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何素芹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人民医院 云南保山 678300

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何素芹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人民医院 云南保山 678300

目的:探讨在儿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儿内科住院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55例,采用风险管理,比较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且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81.8%,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内科的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风险管理;儿内科护理;临床效果

儿内科在医院的各科室中具有特殊性,患者的年龄偏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很好地配合,进而给临床的医护工作增加了难度[1]。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担心,也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旦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轻则导致纠纷的发生,重则导致患儿出现生命的危险[2]。因此,为保证患儿的安全,本研究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儿内科住院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现将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儿内科住院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男患儿27例,女患儿28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在(5.6±1.2)岁,研究组55例,男患儿28例,女患儿27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在(5.5±1.3)岁。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常规检查、用药指导、日常监护及对症护理等,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儿内科病房中常发生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制度,如防护方案,安全管理方案、突发事件抢救方案、年度风险管理计划等[3]。(2)成立风险质量管理小组。由科室内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为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由科室内护理人员担任。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按照规章制度实施,护士长定期对各岗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控,评估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保证护理人员均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服务。此外,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都要共同参与护理监督管理工作,做到互相监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4]。(3)树立思想意识。在思想意识上,护理人员要具有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特别是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具有预见性评估能力,对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的性质、发生原因充分的了解,从而降低患儿发生坠床、猝死等护理事故的发生。(4)加强学习。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学习,除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护理人员要学习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护理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规章制度等,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组织竞赛、与其他科室、医院交流的活动,促进护理人员的学习。(5)加强沟通。沟通技巧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特别是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心理变化明显,而良好沟通能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因此,儿内科护理人员也同样需要进行沟通技巧的练习,做到与患儿沟通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与患儿家长沟通,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介绍患儿家长急需知道的内容,从而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配合。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分为护理环境、护理态度、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四项,每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评价越高。在两组患儿康复出院前,请患儿家长填写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24.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2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评价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评价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评价比较(±s)

?

2.2 两组患者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儿内科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不同,收治的患者年龄偏小,自我控制力差,配合度差,家长表现出紧张、焦虑等心理,容易对护理工作的实施造成干扰,因此,给临床的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医学中,风险管理是指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护理环节、护理过程的管理,管控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进程,通过预防风险、管理风险,从而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机率[5]。近年来,风险管理的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体护理过程的监控,使患者的生命得到保证,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但儿内科的特殊性使临床护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其中有患儿自身因素、家长因素、护理管理制度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以及社会发展因素[6]。患儿自身因素是患儿不能直接表达出自身的感受,自理能力差,对临床工作不能很好地配合;家长因素是患儿看护过程中发生疏忽,导致患儿发生意外事故;社会因素是家长过于宠溺患儿,一旦护理工作发生偏差,就会导致纠纷;护理人员因素是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未按照规定进行,或未及时巡视,导致风险因素的发生;管理制度因素是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因此,为探讨儿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我院儿内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高于常规护理,且对护理满意度96.4%高于常规护理81.8%,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该研究结果证实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

综合所述,在儿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王纪红.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8):167-167,169.

[2]王瑶.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4-4.

[3]黄秀花.风险管理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3,(32):70-71.

[4]刘玉琴.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4):188-189.

[5]陈小丽.儿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218-219.

[6]赵晓辉,高振辉,张丽,等.儿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3,1(9):53-54.

R473

A

1672-5018(2016)11-308-01

何素芹(1966-),女,中专,内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儿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内科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