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学生饮食的安全与健康

2016-04-28李依灵

现代食品 2016年22期
关键词:食用中学生食品

◎ 李依灵

(锦州市第五中学,辽宁 锦州 121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习惯亦随之变化,中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也随之提高,造成部分中学生不注重饮食结构,养成挑食的坏习惯,致使营养失衡,这样的饮食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旺盛的发育阶段,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合理营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克服中学生挑食、偏食、不吃早餐等现象,关注学生食品卫生,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是摆在中学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等待学生、家长和老师来共同探讨。

1 中学生饮食现状

目前许多中学生的饮食态度是早餐不吃,午餐应付,晚餐不在乎,使得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中学生有的面黄肌瘦,或者过于肥胖,身体免疫力差,频繁生病。更令人担心的是,许多人买食品不看保质期,时常买到过期的食品。更有甚者,目前很多的中学生热衷学校周边地摊的零食,小袋装的麻辣食品,这些所谓的麻辣香干、牛板筋、烤鸡爪、猪肉条等,其实均为面制品加工而成的,口味以麻辣居多,因为便宜、好吃,颇受学生欢迎。这些小食品含有大量食用香精、色素、膨松剂等添加剂,且大多产品标识不规范,生产日期模糊不明。这些地摊零食不仅毫无营养价值,而且大多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街头小吃的流行,加大了在校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问题。众多家长虽然颇为关注孩子三餐餐桌上的营养均衡,但是三餐之外,孩子的身体健康正在被这些“三无小食品”所侵害。

中学生的早餐一般都在家里,由于学生晚间学习,睡的普遍较晚,因此早晨起床就十分困难,造成早晨就餐的时间及质量不够,致使早餐营养不足,不能承担一个上午的繁重学习任务。由于中学校园里学生较多,一般都不配置学生食堂。因此,中学生的午餐大部分在学校附近购买。由于学校周围出售食品小店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餐具不干净,饭菜不卫生,不时会发生学生由于饮食不卫生而中毒的事件,使得学生、家长和学校忧心忡忡。

2 中学生饮食情况调查

针对中学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等,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进行分析。

2.1 调查目的

①调查中学生日常饮食习惯。②调查中学生日常饮食结构。③调查中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④调查中学生对街头小吃的认可程度。⑤调查中学生如何科学饮食。

2.2 结果汇总

经过对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问卷680份,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中学生日常饮食结构调查分析表

由表1分析得出,饮食结构方面,有18%的学生不吃早餐;有47%的学生午餐应付,只在学校附件购买一些食品;有51.6%的学生喜欢小食品;有31%的学生喜欢零食,尤以女学生为多;有73.7%的学生经常食用即食面。在食品危害的态度方面,有66.9%的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愤怒;有25.7%的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习以为常,持无所谓的态度;有45.9%的学生会关注食品的质保期;有22.5%的学生会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24.3%的学生从来不去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3 结果分析

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到,中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然而,学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不会选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大多数同学选择“忍”字当头,没有人选择向有关部门诉讼或求助,这种现象无疑会助长非法制造商和销售商的邪恶之风。而学生在购买食品时,一般会注意生产日期等安全问题,但食品安全意识远远不够。比如购买促销产品,尤其是快过期的食品,这可能与学生的个人经济水平有关(生活费不多,能省就省)。另外,不管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还是从社会现象,都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

3 中学生应注意的日常饮食卫生习惯

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②按时进餐,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③饭前便后应洗手,饭后不做剧烈运动。④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⑤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吃不清洁或变质的食物,如隔餐鸡蛋和启封时间久的牛奶等。⑥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等。⑦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⑧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⑨食用蔬菜之前先浸泡,然后洗涤干净,水果洗净削皮后食用,以免造成农药中毒。⑩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人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尽量消毒。⑪尽量少去吃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食品。⑫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⑬可经常食用的食品:低脂、低糖、低盐类食品,如水煮蛋、烤黄豆、地瓜等(每天食用)。⑭适当食用脂肪、糖、盐中等含量的食品,如牛肉片、黑巧克力、咖啡等(每周一两次)。⑮限制食用高脂、高糖、高盐类食品,如棉花糖、膨化食品、巧克力派等(每周不超过一次)。

4 中学生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需要购买食品要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购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②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③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④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⑤不盲目随从广告,因为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⑥不买路边摊上的食品,选购食品时不买没有商标、没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没有生产厂家及包装不完整的产品。

5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检测。②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经营执照、无生产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③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④完善食品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⑤加强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⑥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⑦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此外,还要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

6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学校和学生应采取的对策

在很多中学校园周边,由于人员密集,因此成为众商家的必争之地,一些快餐、街头小吃等便云集此地,流动地摊更成了一道固定的风景线,其中以二三线城市更为普遍,这也为食品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发展的土壤。从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多为不合法经营,但相关部门对其的打击和管理也是屡禁不止。如何杜绝这些不合法经营的流动摊点,有效保障学生的食品健康。在此环境下,只有学校和学生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才能保证在校期间学生的食品安全。

6.1 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作为学生的聚集地,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保证学生的食品安全,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1)学校管理和教育是关键。对于很多家长而言,深知孩子被学校附近的地摊零食所祸害,但因无从监管,所以无计可施。从学校方面来看,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认清摊零食的危害,并形成监督管理体系,使学生自觉远离地摊零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地摊零食带给学生的健康隐患。

(2)学校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治亟待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问题历来是重点问题,加强学校周边流动小摊点的整治和制裁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应和相关政府部门联手,对学校周边的饮食环境进行整治,来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

6.2 学生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在校期间的中学生,应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来保护自身的安全。

(1)少食用甜食。学生多吃甜食,易患皮肤炎症等多种疾病。尤其是在夏季摄取过多糖分,还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从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一些医学资料表明,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这无疑使孩子成了疾病的“温床”。除了上述影响,许多甜食中还缺乏青年人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食用过多,将影响孩子吃正餐,造成营养不良。

(2)多食用使自己聪明的营养食物。使中学生聪明的食物有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和瘦肉等;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等;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等;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每周吃蘑菇一两次;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等。

(3)预防食物中毒。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即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次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预防食物中毒,要把握以下几点。①饭前便后要洗手,要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②煮熟后放置2 h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 ℃以上再食用。③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可食用。④不购买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⑤不购买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⑥不食用已经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质的食品。⑦不食用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⑧少吃、不吃冷饮、零食。⑨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⑩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4)饮用牛奶应注意的事项。①不宜空腹饮。空腹饮奶使牛奶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过快地进入排泄系统,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全面吸收。饮牛奶时要吃点点心,如面包、饼干之类,以利延长其在消化系统内停留的时间。②不宜饮冰牛奶。冰牛奶虽然口感凉爽,但冰牛奶对肠胃的刺激易致发腹泻。再者,不宜温藏。牛奶这种营养丰富的饮料,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极易滋生细菌,导致牛奶腐败变质。③不宜久煮。煮牛奶一般要放白糖,煮时过长,牛奶的赖氨酸与白糖在高温下产生果糖基赖氨酸,而这是一种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④不宜饮结块奶。牛奶中若出现块状或絮状性物质,即不宜再饮用,因为这样的牛奶已经变质。

(5)克服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作为中学生,他们的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和抓痒,这些动作若与饮料和食品连在一起,就有相互污染的风险,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得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6)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冲洗,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被细菌污染,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戴手套,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在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手套要经常更换;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使用。

(7)忌暴饮暴食。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喜欢随性吃喝,暴饮暴食,直至饱嗝连声,殊不知隐祸已在其中。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正常消化的食量,首先是产生饱胀满闷的感觉,容易产生消化不良;其次是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时,会使血氨含量大增,超过肝、肾处理氨的能力,产生氨中毒;更严重的是血中大量堆积的氨会随血流进入脑组织,毒害中枢神经。科学的饮食是早餐食好、中午食饱、晚餐食少,切忌暴食。

7 结语

中学生学习任务很重,再加上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学生每天的时间十分紧迫。于是,大部分中学生选择牺牲吃饭、睡觉等生活时间,以求取得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平衡。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应适度调整时间安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帮助学生正确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帮助学生认识到吃正餐对身体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有不吃正餐的情况,可见中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认识不足。因此,中学生应提高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学会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地安排时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中学生学习的本钱。中学生只有从运动、饮食等方面保持身体健康,才有可能有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在一切活动中锻炼自己,多做体育运动,同时在饮食上保证营养,更要保证食品安全。因此,中学生应更注重时间的安排,做到使生活与学习平衡。总之,提高中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是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共同的责任,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熊俊杰,杜可佳.无锡市锡山区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19(6):554-558.

[2]廖文科.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5(5):6-8.

[3]张 静,李新平,邱服斌.太原市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5):448-451.

猜你喜欢

食用中学生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豆制品食用指南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食用芹菜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