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潮渗透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分析
2016-04-28胡玉宁
胡玉宁
[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信息流主客体活跃、传播渠道高效泛化等特点,凸显出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多元化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网络技术大众化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复杂化等几个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全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复杂性和主动权,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西方社会思潮;高校意识形态;现状
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根基,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阶层不断分化,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文化全球化与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消极影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心,逐渐成为各种思潮的集散地,呈现出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信息流主客体活跃、传播渠道高效泛化等特点,从而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冲击。
一、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的多元化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权威
1、社会转型期导致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一是经济体制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二是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1]。这种急剧的社会转型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经济领域的急剧转变必然引起政治生活领域、文化领域的急剧社会转型。随着中国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实现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使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使社会公众的思想意识倾向于开放性;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出现了道德失范、规章制度失灵等社会现象,从而促使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在社会上流行,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逐利因素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带来消极影响。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导致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必然导致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不断蔓延,必然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冲击。在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的时代,部分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必然产生信仰淡漠、理想信念混乱、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腐朽享乐思想等问题,我国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瓦解,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2]。
2、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核心价值观产生影响。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急剧的社会转型必然对高校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冲击。市场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市场经济过于注重竞争、效益、效率的片面追求,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社会公众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注重金钱至上的竞争理念,而忽视了注重社会公正、公平正义的理念,容易导致腐朽堕落、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高校师生产生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从而导致高校师生理想信念缺乏,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享乐、追求金钱等不良风气。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转型。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是90后出生的,许多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只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感恩意识、平等意识、勤俭意识、奋斗意识的教育。同时,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日益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许多高校为实现生存,必然导致高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同时,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大学生的忽视,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必然对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产生侵蚀。高校教师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负有重要的责任,社会转型必然对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产生冲击。等价交换与竞争是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师必然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卢梭曾经这样说过:“有些职业是这样高尚,以至一个人如果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3]”这正是对教师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但是,高校教师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必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从而唤醒了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也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由一元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高校教师的价值选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陷入两难的境界。
二、网络技术的大众化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随着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以移动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的技术优势更加明显,现代网络技术媒体的便捷性、快捷性、普及性使其影响力更强大,现代传媒技术的技术优势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随时交流、传播信息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自媒体平台,对社会公众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权带来挑战。但是,部分现代媒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传播西方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从而对高校师生的思想信仰带来冲击。当前,高校青年师生是现代媒体技术的主要受众,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面临严重的挑战。
1、对舆论监督的严重冲击。网络技术平台的大众化打破了传统舆论监督的控制权和主导权。与传统的社会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因其迅捷性、快速性、便捷性特点,不受任何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从而对传统的舆论监督造成严重的挑战。现代网络媒体的技术性特征可以使世界各地连接在一起,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可以促使不同地区、不同出身、不同年龄、不同信仰的社会公众自由,不受任何限制地随时利用新媒体技术表达自己的言论,对同一事件发表不同的看法。网络技术的虚拟性、隐匿性、便捷性可以促使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对某一共同感兴趣的事件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同时,网络技术的超时空性可以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并不断促使这种网络舆论声势更加壮大,使其社会公众参与的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引起其他社会公众的注意,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这种造成网络舆论压力的舆论内容,其形式与内容已经实现多样化,既有健康向上的,也有消极颓废的。但对传统媒体的舆论监控不能够约束现代传媒的舆论,从而对舆论监督造成困难,导致各种网络社会思潮的大肆传播。
2、对党意识形态控制能力的挑战。当前的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网络技术全球化的主导权,其网络信息技术处于世界最发达的水平,由此可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技术霸权掌握着舆论控制权。“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CNN”表达出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主导权与控制权,并垄断了网络技术的信息优势与信息控制权,主导着网络信息的话语权、控制权,从而掌握着世界舆论导向的控制权与话语权。同时,我国新闻媒体由于受到技术、实力、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够掌握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与主导权,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西方媒体的“传话筒”。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新闻媒体虽然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技术水平,但仍然没有掌握网络信息的话语权。同时,网络技术的虚拟性、超时空性、便捷性等特征,使社会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借助网络发表信息,从而增加了政府对网络舆论控制的难度,从而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公众的号召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也受到挤压,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受到挑战。
3、对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带来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4]。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弥补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网络技术的快捷性、便捷性、生动性特征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含量,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网络技术的虚拟性特征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同时,西方社会思潮也借助网络技术不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渗透,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带来巨大冲击,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三、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1、现代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多元化与复杂化。网络技术的普及性给高校师生提供了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教育内容,同时,网络空间的腐朽、庸俗内容和西方社会思潮也必然对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对高校师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造成混乱,对高校师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冲击。当前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全球化交织在一起,网络技术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捷性、普及性和便捷性使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环境日益复杂。
2、各类思潮在网络环境下尖锐交锋,精华与糟粕共舞,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三观”教育带来挑战。当前的网络信息鱼目混杂,各种封建腐朽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充斥其中,如果不对高校师生加以引导教育,必然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冲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网络技术对高校师生不断实施文化入侵,企图让高校师生接受西方社会的价值理念与社会生活方式。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必然对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意识形态在高校校园的主导性地位。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由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必然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的时期。西方新闻媒体必然借助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报道虚假新闻,散布各种社会谣言,从而对高校师生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判断产生消极影响,甚至部分高校师生因缺少判断能力从而成为部分虚假新闻的传播者与追随者。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局面,部分大学生无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对自身的前途感到迷茫,对当前社会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感到不满,特别是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震撼,往往导致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特别是西方媒体借助网络技术扩大这种社会负面新闻时,造成的网络冲击更加明显。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净化网络空间,不断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抵制网络技术对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缩影。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社会思想传播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实效性[5],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前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软环境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和途径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6],巩固师生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建设体系,由于教学质量体系建设在学校整个建设与发展全局中占有主线地位和主导地位,教育为本、质量立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落实在教学质量建设的各个环节中[7]。同时,加强对网络技术的控制,全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复杂性和主动权,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注释]
[1]莫岳云,周云,张青红.西方的渗透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
[2]卜建华.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与当代青年教育的信仰问题[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
[3][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7.
[4]杨丽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网络渗透背景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13:36.
[5]卜建华.当前社会思潮的传播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8):177.
[6]卜建华.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与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12):325.
[7]张宗伟.地方高校品牌的创建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