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班级管理点滴谈
2016-04-27张红梅
张红梅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都必须通过班级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得以落实。班主任则是班级建设、系列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者、示范者,是联系班级任课团队的纽带,是整合家校教育的“黏合剂”,可谓“官”小责任大。
一、充分信任学生,是管理班级的前提
今年我新接了一年级的某一个班,针对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经验,在新生入校的第一次班会上,设计了两项活动:
(一)师生双向介绍
我在自我介绍时,首先对学生进入我的班级学习表示欢迎,对学生接受我这个班主任表示感谢,同时对学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旨在让学生了解你、信任你、尊重你,向你敞开心灵大门,自觉接受你的教诲。
然后,鼓励引导每个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年龄、家里有几口人,分别是哪些人;介绍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父母疼爱自己的一件事儿;介绍自己爱玩什么游戏,最喜欢哪位小朋友。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给刚入学的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敢于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讲话,同时启发学生记住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萌发一颗感恩的心。
(二)轮流当好干部
教育学生人人都要为班级服务,个个都要为班级争荣誉,服务和争光的途径之一就是轮流当班干部。班干部首先要为其他同学做好榜样,带头遵守纪律,带头认真听讲,带头完成作业,带头搞好卫生,带头帮助同学,带头尊敬老师。每两周一轮换,看谁当得好,全班同学评,争夺小红花。此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挑战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个体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二、全面了解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学生,那么他应当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对于新组建的一年级新班,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十分重要。我通过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当面批改作业,一起吃营养午餐,与同学们谈心等途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品行习惯、学习基础、交友范围。我通过家访,比较详细地了解了学生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员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家人和谐情况、家人健康状况,平时谁管护孩子,父母对孩子有何期望;了解孩子的秉性、有无特异体质、在家学习情况、是否尊敬父母和长辈、是否爱做家务;了解学生家庭距校路程及路况、交通状况等。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为每名学生建档,以利于因材施教,有效管理班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班级管理的重点
一年级新生,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来到以学为主的小学接受全面系统的义务教育,有一个适应和转换的过程。入学之初,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对老师和父母极其依赖,老师给孩子灌输的理念、孩子形成的认知、养成的习惯都至关重要,将令孩子终身受益。
(一)狠抓常规教育
孩子入学初期,对于小学学习的常规都知之甚少,对此,首先应要求学生下课后要到室外活动,及时上卫生间,听见上课预备音乐后,尽快进入教室,将学习用品整齐地摆放在课桌的右上角,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候老师上课,并统一唱一首歌或者背诵一首古诗;老师走进教室,听班长口令起立向老师敬礼,师生相互问好,听班长口令方可坐下。若因事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应有礼貌地走进教室,不得妨碍同学上课。其次,要求学生要按时到校,按时离校,上学和回家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校园内活动不追赶打闹,不做危险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集合站队不拥挤。第三,要求学生讲究公共卫生,不乱丢、乱扔、乱画、乱踩、乱吐。
(二)培养学习习惯
一是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级没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强调培养就为时已晚,要求学生读书写字一定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距离,胸离桌沿一拳距离,握笔手距笔尖一寸);二是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五是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六是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
(三)家校携手育人
邀请对家庭教育颇有研究的老校长、县级督学对一年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孩子成长规律等家庭教育知识培训。要求家长依法履行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自觉践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二十字的家庭美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方法、正确的行动教育引导孩子,要求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一年级孩子的教育工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无论每个学生的遗传基因、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内因不同,无论家长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外因各异,作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其责任就是要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