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汉辞赋探察其道学思想

2016-04-27曹潇刘洁

青年文学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学辞赋贾谊

曹潇 刘洁

摘 要:汉初黄老之学盛行,道家的清静无为影响着士人的观念与追求。从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中可以看到道家万物皆有道的自然观,祸福相依、死生有命的生命观,不为外物所累、无所拘束的人生观。研究贾谊辞赋对于我们了解汉初社会思潮以及士人的思想状态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贾谊;辞赋;道学;思想

作者简介:曹潇(1992-),女,山西运城人,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刘洁(199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汉初文学家和政论家贾谊,在其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对道家学说有很大的了解与认可,其辞赋就展现出在生活境况不称意之时他从老庄哲学中寻求解放之道。

贾谊辞赋在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皆载有原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了贾谊辞赋两篇,一是《吊屈原赋》,“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二是《鵩鸟赋》“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对此二赋,《汉书·贾谊传》的记载和《史记》基本一致。萧统的《文选》于鸟兽类收贾谊的《鵩鸟赋》,于吊文类收《吊屈原文》。贾谊除此二赋外,还有一篇完整的赋作《旱云赋》。本文以此三赋为基础来探讨贾谊辞赋所反映出的道学思想。

汉初时社会统治阶层笃信道家黄老之术。《汉书·杨雄传》载:“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及司马迁皆有是言。”在这种时代大氛围的影响下,贾谊也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

贾谊辞赋在行文句式,内容典故上对老庄之说多有借鉴。 据《文选》李善注统计,《鵩鸟赋》正文43句中,绝大多句出自道家散文,化用《鹖冠子》的有30句,化用《庄子》的有19句,化用《老子》的有3句,化用《列子》的有5句。其中同一句中化用道家两本著作的有10处:既化用《鹖冠子》又化用《庄子》的有6句,既化用《鹖冠子》又化用《老子》的有2句,既化用《庄子》又化用《老子》的有1句,既化用《庄子》又化用《列子》的有1句。更有甚者,同一句中化用了道家三本著作,化用《鹖冠子》、《庄子》和《列子》的有1句。《吊屈原赋》没有《鵩鸟赋》化用道家散文如此之多,但亦有所涉及,其中化用《庄子》的有4句,化用《列子》的有1句,化用《文子》的有1句。

从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和道家散文的相似度可以看出贾谊对道家学说接受程度之高,因此贾谊在政途上失意之时,为舒解内心郁郁不平的苦闷之情而转向黄老之学去寻求解脱之道。贾谊对道家学派的认同感在其辞赋中表现如下:

首先,万物变化无休止,又循环有规律的自然观。贾谊《鵩鸟赋》中说“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这一句话显示出贾谊的万物生成观,事物的具体变化是由“形气转续”完成的,这是对道家学说自然规律即“道”的认可与阐释。

其次,祸福相依、生死有命的生命观。对于生命的认识,《庄子》言世间万物处于循环往复的变化中,没有常态,祸福相依,生与死只是万物循环变化的一个形态,不必过分执着,只有委仼自然,才能实现无拘无束之自由。贾谊的《鵩鸟赋》以历史事实来佐证其祸福、吉凶观念,得出命不可说、天不可预虑、道不可预谋的结论,进而探究人身处其世的正确做法:放任形骸而随遇而安,不过分看重生死,一切由命而定。这种生命观正是对老庄生命哲学的一种阐释。

再者,不为外物所累、无所拘束的人生观。《庄子》之《逍遥游》追求的是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通过对蜩与学鸠、大鹏、列子的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否定,阐发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主张忘却物我之界限,追求绝对之自由,从而达到真正的逍遥。贾谊的《鵩鸟赋》虽然不及《逍遥游》的豁达,但也表现出不为外物所累的人生追求。文中通过一组对偶排比句从正反两面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否定小智、贪夫、烈士、夸者、怵迫之徒、愚士、众人为财、利、功、名等一切外物所羁绊,寻求达人、大人、至人、真人的无物无我之境。

最后,在文本形式上贾谊借鉴《庄子》拟人化表现手法。庄子散文中的动植物都有其思想和智慧,其许多人生哲理都是在动植物之间以及动植物和人之间的对话中完成的,如《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齐物论》中的罔两与景。这一特色亦被贾谊继承,他的《鵩鸟赋》乐天知命的主题正是借用鵩鸟的胸臆来传达的。

汉时文人在仕途失意、生活困窘、情感不畅之时习惯转向老庄学说寻求自我慰藉,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表现出不为得失、生死所累的自我劝解之意。张衡的《东京赋》表现出汉人对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期盼,杨雄《逐贫赋》、冯衍《显志赋》描写的隐居生活也是对道学的一种接受。对这类辞赋的研究,可以窥探出西汉文人的情感走向,对于了解西汉文化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萧统,李善:《文选》[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3]张松辉.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道学辞赋贾谊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扎实地道学英语
道学的团体化:宋儒结党,明儒结社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神仙观念在汉代辞赋家书写中的价值体现
宋人“道学”与“理学”名称考辨
怀才不遇的贾谊
深山里的“古法榨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