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华人技术移民的悲剧

2016-04-27张煤

海外星云 2016年7期
关键词:技术移民工伤人士

张煤

很多加拿大的华人技术移民不得不从事几无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作。他们以前从事脑力劳动,现在从事体力劳动,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年龄也比较大,重新学起来没那么灵活,免不了发生工伤事故。

进工厂 技术移民遭伤残

最近去朋友家聚餐,遇到一位高大上的男同胞。他原是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来加拿大后在工厂打工出了事故,失去了右臂。席间大家说说笑笑,只有他愁眉不展。原来工伤一事他一直瞒着父母,近日多年不见的父母不远万里来看他,他却躲在朋友家里不敢相见。

作为兼职译员,我接触过不少因公受伤的华人技术移民,以上仅是沧海一粟而已。

拼康复 工伤人士难上难

在我所在的安大略省,工人都有工伤保险。因公受伤后,每月大约可享受1000加币左右的劳保。但是,劳保金毕竟少于工伤前工资,因此工伤人士生活备显窘迫。更糟糕的是工伤带来的肉体痛苦以及生活的不便。我去医院康复中心当翻译,看到许多华人因工伤失去手指或脚趾甚至失去胳膊或者双脚,现实难以面对。然而更悲惨的是那些因工丧生者。

除了肉体痛苦,工伤还带来心理痛苦。一个受伤的女同胞原在中国大陆当中学历史教师,抵加后在西人面包厂打工。一天,生产线上掉了个牛角包,她急了,伸手去抓,谁知慌忙之中手一下伸进了生产线上两个不停转动的滚筒之间,右手中指骨折,手被碾破,十指连心,当时她就晕了过去,醒来发现睡在医院病床上,手缠绷带。她是个爱美知性女性。对单身的她来说,弯曲的手指和疤痕累累的手肯定只会给外表形象减分。她大热天出门时也不忘带着手套,遮住疤痕。她计划彻底康复后回国去探望久违的母亲,岂不知即使功能可能恢复,但伤疤终身难愈。

不过,加拿大对工伤人士的善后还是负责的。以安大略省为例,一般工伤人士在治疗康复期间可领到原工资的85%。并且,工伤劳保部门会积极提供帮助,使工伤人士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恢复工作。例如,工伤劳保部门会让康复了的工伤人士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包括在专门为工伤人士开办的英语学习班学习。对那些已经无法回到原单位从事原工作的工伤人士,工伤劳保部门会设法让他们回原单位从事较轻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原单位没有合适的工作,工伤劳保部门则会在其他雇主那儿为工伤人士安排合适的工作。一位工伤人士感激地对我说:“原来总是抱怨加拿大纳税太多,工伤后享受到这些福利待遇,这才知道我们平时纳的税去了哪儿。”

分数高 中国大陆人才没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华人技术移民大量涌入加拿大,其中大多数为在国内事业有成年富力强的精英。然而,这些技术移民并非移民加拿大就能找到专业工作。

其中有些专业根本不需要人才。例如,我当时申请技术移民的专业是翻译,后来才知道,加拿大最不缺的就是翻译人才。在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里,来自世界各国的族裔很多,几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在这些大城市里都能找到翻译。

技术不熟练,新移民很容易遭遇工伤

有些技术专业即使业界需要也不等于能找到该专业工作。首先,华人技术移民的原专业资格必须经加拿大有关部门重新认证。另外,即使好不容易获得专业认证,很多技术移民仍然缺乏所谓的加拿大经验,找不到对口的专业工作,故许多人不得不从事几无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作。他们以前从事脑力劳动,现在从事体力劳动,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年龄也比较大,重新学起来没那么灵活,免不了发生工伤事故。

当年华工参与建设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为加拿大带来了狂飙式发展,但那是以伤残甚至生命为代价的。今天,历史在重演:华人技术移民在非技术工作岗位上,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无声无息地为加拿大的经济发展铺路。(摘自美国《世界日报》)(编辑/唐馨)

猜你喜欢

技术移民工伤人士
WHEELS IN MOTION
澳大利亚:年长随行配偶将不再获加分
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政策对留学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
企业内部工伤申报算数吗
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研究
迟到上班途中受伤能否算工伤?
工伤医疗报销与医保报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澳大利亚人才战略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