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本溯源,回归课本”

2016-04-27方宵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教学

方宵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浙江省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课本才是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纵观近年来的浙江省高考试题,越来越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在各省份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不少让学生感到陌生的题目,但是它们都是由课本基础知识变形而来的。本文就笔者在高三“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复习教学过程中采用“追本溯源,回归课本”的教学方式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回归课本;复习教学;高三化学

高三,进入高中学习的另外一个阶段。它不再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巩固、强化、提升的新篇章。怎样将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有机整合而不是机械的重现,成为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学生、教师过分地倚重参考书,很少使用、甚至直接抛弃课本,在学生的书桌上高高的复习资料中,鲜见课本,很多学生干脆不带课本上学,迷信参考资料,舍本逐末。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浙江省高考命题却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教材和考试大纲可以说是出应对高考的“宪法”。课本才是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在各省的高考试题中不少让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都是在课本上基础知识上变形、再加工而来的。

在高三化学复习的过程中,笔者通过研究课本发现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认真关注并深入研究的素材。本文就以“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为例,来谈谈在高考复习中如何利用“追本溯源,回归课本”这一教学方式进行高考复习。

能量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化学。教师如何在“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这一章节的复习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将各种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比较,归纳其相同点,深化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利用原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化学2》课本的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中,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章节中,图2-24氢能产生与利用的途径如下:

本图包含了专题2中的所有内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如果能够挖掘其内涵并深加工这张图表,就可以将这些内容融为一个整体,贯穿图表的始终,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将具体、细致、繁多的知识内化,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高考解题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利用途径①,可以解决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所有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放热、吸热反应、键能、反应热、热值)、基本原理(反应方向的判断基本理论(盖斯定律))、简单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H计算)、图像问题。可以同时进行加工。如设计两个问题。问题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142.9kJ ,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问题2:又已知H2O(g)= H2O(l) △H=-43.9kJ·mol-1 ,请写出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讲解,再加上图像的分析,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的理解就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

二、电化学

1.原电池

利用途径②,可以复习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溶液中离子浓度、PH等的变化以、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等知识,从而避免周而复始的知识重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每节课都能“眼前一亮”。深加工两个问题。

问题1: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什么能设计成原电池?

问题2: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能否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该原电池的装置图,并写出电极方程式。

根据学生的书写结果进行点评,然后展示下图,并提出如下变式问题,使学生逐层递进的深化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并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思考:

(1)请判断该电池的正负极。

(2)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请写出正负极反应式。

(3)请分析该图中带点粒子的移动方向。

(4)若将H2换成CH4,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5)若将KOH(aq)换成可以传导O2-的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O2-向哪极移动,电极反应式如何变化?

2.电解池

利用途径③的转化,实现电解池的知识的综合复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精炼铜、电镀等知识综合运用。配以下列问题将具体的知识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思考:

(1)请判断该电池的阴阳极。

(2)请写出阴阳极电极反应式(惰性电极)→(铜做阳极)→(铜做阴极)。

(3)请分析该图中带点粒子的移动方向。

(4)若将K2SO4换成KOH,请写出电极反应式。

(5)若将K2SO4溶液恢复原浓度,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再将②③途径整合,就可以灵活运用原电池、电解池知识学习常见的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实际应用问题,真正做到熟记于心、融会贯通。

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利用途径④,将能量的转化形式、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综合复习,对能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不再是零散的知识模块。

通过对这四条转化途径的逐一复习、整合利用,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能量转化、开发、利用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寻找新的复习切入点,很好地解决高三复习课教师难上、学生不愿听的尴尬局面。

“追本溯源,回归课本”通过新的复习视角,激发高三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给旧知识注入新的活力。“追本溯源,回归课本”这种复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基础知识梳理和典型习题分析的教学思路,在复习已学知识、培养解题技巧的基础上,通过有机整合,将知识进一步提升和内化,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总之,教材始终是最重要的知识载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课本知识,这就提醒教师要重教材、重基础,这才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根本之道。高考考察的知识点都在教材之内,只要能够“吃透教材”,遇到高考题,只需对掌握的课本知识点进行思维深加工,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应对自如了。只要能做到“以本为本”,高考无论考查什么内容,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学生都能处理得得心应手,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缪徐.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教研文章的撰写[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10-12.

[2]陈颖.从教材到教学——浅析高中新课程《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的教学思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0-23.

猜你喜欢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
高三二轮复习中促进知识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三二轮复习中促进知识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中学科知识逻辑的架构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三化学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性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高三化学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
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