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6-04-27孙少平
孙少平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针对高职院校经济应用数学教学现状,以六步教学法为指导,探讨了高职经济应用数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项目化课堂教学设计,并探索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应用数学;六步教学法;物流管理专业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近年来“工作过程系统化”得到国内外学者和职教界的广泛认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适应了新的劳动组织方式和教育类型,在广大高职院校的积极推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由传统的讲授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教学方式以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为主,编写适合学情的技能教学教材,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做学合一”。
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笔者多年来一直在经济管理系教授经济应用数学,较早地在物流管理专业开始了经济应用数学教学的课堂改革。本研究将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这方面的成果,这对填补系统化课堂实施层面的研究空白具有较大实际意义。
二、高职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物流行业的工作过程,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习需求和后继学习要求,弱化高等数学知识的理论性,强调应用性。通过调整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完善考核方式、优化教学资源等措施,把数学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使数学基础知识与行业知识相互渗透,提高学生工作过程中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物流行业工作过程,提炼出物流专业的数学核心能力;其次制订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选择典型的工作项目(任务);然后确定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最后完善考核方式,优化教学资源。
本着“以项目设计带动能力生成,能力教学带动知识学习”的原则,通过提炼物流专业所需的数学核心能力,设置满足工作的需要,兼顾专业本身发展需求,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项目,建立起完成任务与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专业任务相结合,使学生在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将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合于实际项目之中,实现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的积累。
选择的教学项目要真正体现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以学生的工作过程为教学顺序。教学项目既要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和吸引力,又要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还要便于和数学知识相连接,反映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学项目设计要突出工作岗位的体验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教学项目注重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环节训练学生的思维,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的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物流管理专业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和实施
笔者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出高效的经济应用数学的生态化、项目化、系统化教学模式;编辑符合实际的项目化课程,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编写出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建模课教案及竞赛练习册。
1.教学设计
在两个学年、四个学期的时间里,笔者对本院物流管理专业的6个大专班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将课程教学分为5个项目模块:公司经营和生产情况分析、公司生产和产品的边际分析及弹性分析、公司总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公司决策规划的最优模型、公司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以六步教学法为指导,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例如,“苏宁商场”商品采购与库存控制的最优化方案设计。
2.具体实施
第一步明确任务,设计具体情境,引入需要解决的项目;第二步制订计划,教师提醒细节,学生调研、分组讨论并论证可行性;第三步做出决策,选择相应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第四步实施计划,激发学生动力,逐步完成既定的计划;第五步检查控制,教师主导整个解决过程,保证任务按期完成;第六步评估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差异化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反馈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继而分组完成课下作业,巩固课上所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2]曹勃.基于物流工作流程的高职数学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4).
[3]周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数学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