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2016-04-27苏丽芳
苏丽芳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可将化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对现阶段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将生活化教学运用于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还能培养学生在化学中体会生活的情感,对其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将化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化学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设置生活化情境,引入教学内容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隐含许多化学知识,教师需学会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并将其运用到化学课堂中。在导入化学课程前,教师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事例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建立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化学存在于生活中。
如教师在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内容前,可先向学生展示生活事例:活性炭常被人们用于冰箱除臭;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采用石灰浆刷墙,墙壁会越来越白,甚至有水分流出;古代字画可以经历千年后依然保存完好等。这些事例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对这些生活事例进行思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呈现出生活化的氛围。此时教师再导入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出生活化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以往教师常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只要通过查找教材就可找到正确答案,大大地降低了提问的有效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才可提高生活化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如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拿出一瓶可乐,然后将其盖子打开,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打开可乐会有‘嗤的声音发出”。教师再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然后学生回答:“因为可乐中有气泡,打开盖子,气体就会冲出来,从而发出声音”。最后,教师提问:“这些气体是什么?”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将可乐现象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就不难得出“可乐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结论。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慢慢了解了拧紧盖子的可乐瓶中存在二氧化碳气体,只要打开盖子,就可减小气压,令气体逸出。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提出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答,不仅能促进学生思考,还能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氛围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学科,大部分初中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都会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学习内容增多后,很多学生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对化学产生厌烦、恐惧等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课堂太沉闷乏味,有的学生认为化学元素种类多难以记忆等。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应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带着兴趣积极参与课堂。
如教师走进教室时可以提醒学生不要将教室的窗户全部关上,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性,并向学生解释“因为教室内坐着几十名学生,二氧化碳的呼出量也非常可观,室内处于封闭状态就会出现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氧气不断减少的情况,大家就会感觉胸闷、头晕等。”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不仅学到了十分有用的化学知识,教师的关心也会拉近师生的关系。在简单地解释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知识,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鼓励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但是因为化学有着自身专业的化学元素名词、化学符号、化学反应公式等,很多学生因为理解难度大、记忆比较吃力等原因对化学学科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将教学内容生活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促进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如在学习一氧化碳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吸烟问题进行教学。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时教师可以在大家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解释香烟内含有很多有毒的化学身份,其中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引发头痛、头晕甚至昏迷等。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部分学生经常分不清各类实验设备且操作不规范,比如蒸发皿和表面皿、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分液漏斗和长颈漏斗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妈妈为了区分厨房调料会给一些容器贴上标签,启发学生更好地学会看标签识设备,同时明白按步骤操作、拿放器材的重要性。
五、联系生活化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化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组织或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铁门、铁桶和铁丝生锈等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研究铁丝为什么会出现生锈现象或铁丝生锈的必要条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出现生锈现象的铁钉具备的共同点,比如露天、潮湿等,然后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化学实验,最后再结合化学反应知识解释铁丝生锈的化学原理。通过了解铁丝生锈的原理,学生就可以对家里具备生锈条件的物品采取防生锈措施,做到学以致用。又比如在学习化学肥料时,可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会调查。到市场上出售化肥的农资商店了解磷肥、氮肥、钾肥的主要的化学成分;到农场调查农户是如何使用化肥的,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过度使用化肥的情况。经过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身边常见的生活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对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学生知识
教师常在结束某一课堂的教学后,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作业相当于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对其“生活化”给予保证,尽量避免布置全是单纯知识点的作业。
如在结束了“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这一教学内容后,教师可向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各位同学回家后看看家里是否存在生锈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防锈;同时观察家中是否有废金属存在,并对其进行收集,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将其带到学校交给老师”。生活化作业不同于传统的纸质作业,其新奇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去完成作业的动力。生活化作业促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使其产生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化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对初中阶段学生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应回归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学生实施教学,使其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设置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布置生活化作业等措施,就可使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作用在初中化学中获得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闫艳.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4(26):91.
[2]方君.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5(09):100.
[3]陈丽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6):139.
[4]李道寿.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5(01):35.
(责任编辑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