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2016-04-27郑春晓甘艳
郑春晓甘艳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郑春晓甘艳
【摘要】目的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观察该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符合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组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时,同时给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抽液总量和胸膜厚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停止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患者的抽液总量低于对照组,胸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封闭式引流;尿激酶;治疗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发烧、乏力等症状,类似中毒。据文献报道,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比例大约为内科住院患者的4%左右,如果能治疗及时,并且经过全程抗结核治疗,大多数患者是可以痊愈的[1]。如果患者在发病初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纤维蛋白蓄积,引起胸膜肥厚,进而导致肺不张和肺心病等各种并发症。由于肺功能异常及反复感染,患者最终不得不进行胸膜脱剥手术。所以,寻找安全、有效并且起效迅速的新的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2例,均符合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等结核中毒的症状;肺部X线片显示有结核病灶;涂片显示分支杆菌为阳性;曾经使用过抗结核药并且症状缓解明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7~46岁,平均年龄(36±9)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37±10)岁。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并给予保肝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3]:患者采用坐姿体位,行常规的皮肤消毒后,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局部麻醉,选择腋中线第5~6肋间进行穿刺,穿刺针垂直到达胸腔,当看到胸水后再将穿刺针刺入5~8 mm,将导引钢丝导入,拔出穿刺针,在穿刺部位做2~3 mm切口,然后将导引钢丝固定在中心静脉导管,并且与引流袋相连接,让胸水自然流淌出。尿激酶胸腔内注射[4]:将尿激酶用0.9%氯化钠溶液溶解后,经引流管注射入胸腔,管固定封闭后,指导患者变化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充分接触混匀,每隔2 h将引流管开放,根据引流液调整尿激酶的用量,直至引流管中无液体出现。2组治疗周期为4~6周。
1.3疗效判定标准(1)观察记录胸水消失时间、发热停止时间、胸闷消失时间,统计胸液抽液总量,采用CT检查患者胸膜肥厚情况,记录胸膜厚度; (2)采用QLICP-BR生活质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5],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包括躯体评分、心理评分、临床症状与不良反应作用、社会活动功能4个方面[5]; (3)疗效标准[6]:根据X线胸片和超声检查判定临床疗效:治愈:胸水无渗出,胸膜基本无增厚;显效:胸水无渗出,胸膜仅有小面积的增厚或者轻度的肋膈角闭锁;有效:胸水无大面积渗出,胸膜仅有少许积液包裹或者增厚面积较大;无效:胸水有减少,抽液停止数天后,胸水增加。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停止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n=41,d,±s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n=41,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胸水消失时间 发热停止时间 胸闷消失时间对照组15.4±7.2 7.8±2.4 10.9±3.2治疗组 5.7±4.1* 4.8±2.5* 5.7±3.2*
2.22组患者抽液总量及胸膜厚度比较治疗组抽液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胸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抽液总量及胸膜厚度比较n=41,±s
表2 2组患者抽液总量及胸膜厚度比较n=41,±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抽液总量(ml) 胸膜厚度(mm)对照组3 500±412 1.00±0.20治疗组 2 900±385* 1.50±0.31*
2.3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在躯体评分、心理功能、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和社会功能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n=41,分,±s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n=41,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躯体评分 心理功能 症状及不良反应 社会功对照组19.8±2.3 46.1±2.8 28.5±1.4 38.4±2治疗组 25.0±3.5* 50.2±3.7* 33.1±1.7* 42.2±3能.8 .2*
2.4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疗效比较 n=41,例(%)
3 讨论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全国各地城乡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强,这也引发了肺结核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包括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7]。结核性胸膜炎,其本质为一种结核病,胸水的性质为渗出液,里面含有大量的炎性因子和纤维蛋白,淋巴可以吸收的炎性因子远低于疾病产生量,因此会造成蓄积[8]。这些炎性因子是造成胸膜肥厚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些炎性因子和纤维蛋白不能及时的得到清除,会造成胸膜肥厚,肥厚的胸膜又会封闭现有的淋巴孔,进一步减少炎性因子和蛋白的吸收,造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胸肺功能造成影响。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为胸腔引流,排空炎性因子和纤维蛋白,同时给予必要的抗结核病药物治疗。由于积极的胸水排空,可以减轻结核病毒的中毒性症状,减轻胸水对心脏及肺叶的压迫,从而改善心脏和肺的功能[9]。常规的胸腔引流需要穿刺2~3次/周,这种反复穿刺对患者的伤害很大,并且由于穿刺手段的限制,每次引流体积有限,不能完全排空,从而引起部分患者治疗进展缓慢,加重临床症状。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成功的克服了传统引流术费时费力、抽液量小、创伤大的缺点,仅需要1次胸穿,创伤小,患者可以随意活动,患者耐受性好,由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可以调节速度,有效减轻了由于胸液外流引起的胸腔内压力骤降造成的伤害,且由于是持续引流,液体量容易控制,因此引流更彻底。
尿激酶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具有很好的溶解作用,并且可以抑制血管ADP的活性,预防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10]。本研究中,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的同时配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常便于胸腔的冲洗及药物的注射,操作上更方便,两种治疗方案可以协同起效。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发热停止时间以及胸闷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躯体评分、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治疗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明显,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卫阳.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安徽医药,2012,16:1863-1864.
2潘永平,胡向东.中心静脉导管配合胸膜腔灌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2010,39:862-863.
3唐神结,高文主编.临床结核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66-376.
4朱旭,杨蓉.局部应用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3-74.
5吕群.中心静脉导管内置术冶疗结核性胸膜炎20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6:350-351.
6张翼.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5,10:601-602.
7徐虹,杨雨田,卢慧宇.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76-1177.
8尚玉龙,韩宝华,杨凝.尿激酶对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治疗作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502-503.
9张国栋,么作义.胸腔细管引并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研究.中国防痔杂志,2004,26:30-34.
10王学娟.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探讨.中国实用医刊,2013,40:53-55.
·综述与讲座·
(收稿日期:2015-10-24)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5.040
【中图分类号】R 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 05-0751-02
作者单位: 571159海口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郑春晓),心血管内科(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