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云裳诉》为例浅谈陕西筝曲的特色音乐风格

2016-04-27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

张 卉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以《云裳诉》为例浅谈陕西筝曲的特色音乐风格

张 卉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云裳诉》是陕西筝派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筝曲,此曲不仅有着凄美爱情故事的取材,而且与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相融合。曲中“碗碗腔”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陕西筝派独具的特色,加上与钢琴的相互交织,更加富于戏剧性和强大的感染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代作品。本文将从《云裳诉》作为立足点,对作品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主要音乐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小视角浅谈陕西筝曲的特色音乐风格。

【关键词】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碗碗腔;《云裳诉》

筝,又称为古筝,自春秋战国至今,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已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瑰宝。如今的陕西(古代所称的:秦地)是筝的发源地,所以,“秦筝”①由此得名。而陕西筝派也随着秦筝的表演艺术家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得以广为流传和复兴,在众多筝派中成为一枝独秀。

《云裳诉》是一首大型的古筝与钢琴协奏曲,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袁莎首演于香港大会堂,演出后,观众反响强烈。此曲与当地的陕西民间特色相互融合,最具陕西筝派特色的“碗碗腔”在此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云裳诉》的取材更是来自于古代杨贵妃与唐玄宗凄美的爱情故事,加上婉转哀长的陕西筝派表现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此曲的想象空间,展现了一幅绘声绘色的画面。因此,通过对《云裳诉》此筝曲的深入研究,从而来解读陕西筝曲的特色民族色彩的风格,尤其对秦筝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演奏技巧、“碗碗腔”的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挖掘,为陕西筝曲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一些帮助与借鉴。

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一)作曲家简介

周煜国,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历任民乐系主任,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多年来,周煜国先生将自己投身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及发展中,他创作的许多曲子都在刊物上发表,并在海内外发行,深受大家的喜爱。他的代表作品有: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中阮协奏曲《山韵》等,并一直致力于发扬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云裳诉》的创作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筝筝派大可分为南北两派,细则主要则分为8大筝派:陕西筝派、山东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浙江筝派、河南筝派、内蒙筝派、福建筝派,每个筝派都各具魅力和特色。自春秋战国以来,筝最早发源于当今的陕西(古代称之为:秦地),所以陕西筝派的发展为其他筝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云裳诉》是在陕西筝派的古筝曲《乡韵》基础上,由周煜国先生精心改编的一首钢琴与古筝相结合的大型协奏曲。这首曲子是周煜国先生应著名古筝演奏家袁莎女士约稿而创作的,2002年首次上演于香港大会堂。《云裳诉》此曲名是源于李白《清平调》中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此诗是唐玄宗让李白即兴为杨贵妃所写的,所谓的“云想”,则是想杨贵妃的衣裳,而“花想”不难理解,则是想杨贵妃的容颜。正是这样,杨贵妃的高贵身份和貌美容颜则被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来,而筝曲名中的“云裳”,正是杨玉环(杨贵妃)。另一方面,此曲也蕴含唐代所写的《霓裳羽衣舞》②之意,杨玉环不仅貌美,而且喜爱跳舞,而杨三郎则常与此曲加以润色,有着“唐大曲”之意。而在笔者的眼里,《云裳诉》的“诉”则是通过古筝来倾诉杨贵妃和李隆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和缠绵感伤的思念。

除了曲名,《云裳诉》的题材则来自于白居易的一首名诗:《长恨歌》,以杨玉环和杨三郎在安史之乱中凄美的爱情为核心,最后结束在令人向往之天上人间相见,曲折并且婉转凄凉,让人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成为千古佳话。从杨贵妃的霓裳羽衣到杨三郎的回忆过去,无一不让人感伤万分,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二、《云裳诉》的主要音乐材料分析

《云裳诉》的结构与其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曲主要描绘杨三郎与杨贵妃“安史之乱”时的爱情悲合,即便有着千般无奈,却难以诉说。李隆基在晚年无心执政,并常与酒肉与杨贵妃朝夕相伴,朝廷开始衰败,以致很多地方开始发生兵变和动荡,最后“三郎”带着玉环逃离了长安,最后在马嵬坡这个地方,抵不住众将士的激愤与反抗,玉环魂断自尽。 此筝曲除了引子部分总共分成四个片段:第一片:慢板之讴歌爱情;第二片:快板之兵乱事发;第三片:华彩之魂断马嵬坡;第四片尾声:再现之刻骨思念。从曲式角度所分析,此曲为G徵调式,加入了变宫和清角。而在这首曲子中,由于展现了陕西筝派“碗碗腔”的特色,所以这两个音为微升fa和微降xi。此曲是一部典型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是由引子、慢板部分、快板部分和主题再现部分加上结尾组成。

(一)引子部分

此曲以右手强有力的扫摇和左手的刮奏开篇,一下子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左手刮奏饱满有力,从第4个右手扫摇之后的左手“苦音”大颤到第五个扫摇进入,仿佛屏住气息,要把心中的压抑迸发出一样,悲愤激烈。

紧接着全曲继续推进,又把重心转移到“欢音”的表现上,无数微降7的出现正体现了陕西筝曲独具的特色,为全曲的悲情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最后引子以琶音结束,而琶音的表现手法,则像是“抻”出来的,慢慢引入全曲主题。

(二)慢板之讴歌爱情

《云裳诉》的慢板是全曲的核心主题部分,曲调哀怨婉转,优美抒情,细腻缠绵,主要则体现在“欢音”与“苦音”的整体把握上。观察曲谱,不难发现,《云裳诉》的慢段之所以给人听觉上仿佛是在深情地倾诉,那是因为旋律中音程较为紧密,给人造成听觉上的联想,像在讲述一个故事一样。而这一段正是描写三郎与玉环羡煞旁人的美好爱情。

云裳诉的主题在低音区与高音区先后呈现,在笔者眼里,低音区像是唐玄宗的诉说,而高音区则是杨玉环的回应的诉说。旋律又与钢琴交织呈现,这几个层次不断地递进,加上力度强弱的变化,起承变换,把由回忆美好到无奈伤感最后到悲愤的情绪完美呈现,而速度也跟着逐层地递进,让人难以忘记此主题的动人旋律。陕西筝派中的“苦音”和“欢音”的情感表现力在主题慢板中极大地体现出来,微升4和微降7在琴弦之间的游移、左手的大颤,更加增加了所表现的情绪。在每次解决时,都做了缓慢的处理,自然而又连贯,磨平了很多音的棱角,极有韵味,充分表现出如泣如诉的境界,令人意犹未尽,紧紧抓住着每一个人的心,引发了无限的空间想象,令人回味无穷。主题部分以强有力来收尾,预示着紧张危机即将到来。

(三)快板之兵乱事发

快板的开篇是富有动力感的动机,钢琴的紧张情绪进入,使人的情绪也立马紧绷起来了。此段描写的是杨贵妃与李隆基安史之乱爆发后,仓惶逃出城和众将逼迫的情景。(如谱例1所示)

谱例1:

此快板在手法表现技巧上要求较为严格,快板采用了右手大量的托劈,不仅速度要求快,而且左手的按揉韵律也要和慢板的相一致。旋律激昂奋进、刚劲有力。这就要求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要由慢渐快仔细地练习 ,把按滑音练精,在快的同时,左手也要做好每个按滑音的提前准备。同时,有些按音上要加入适当的颤音,充分地表现紧张气氛。中间几个音的重复部分,把旋律不断地深层递进,而后音头的出现,仿佛在快板中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如谱例2所示)

谱例2:

在第二个小乐段里,右手的摇指酣畅漓淋,把歌曲的表现线条极大地发挥出来,富有歌唱性的特点。建议演奏者可以在练习此摇指部分时,先“唱”出其蕴含的感情再进行演奏。

整个快板既抓住了人们的听觉神经,又抓住了人们的视觉神经,反复把人们带到了那种兵荒马乱的场景当中,旋律更 加张扬,富有戏剧性,最后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四)华彩之魂断马嵬坡

华彩的部分不仅是全曲的高潮与亮点,也是最能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发展最生动的段落。演绎的是玉环被逼自杀,与爱人“三郎”生死别离的场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③则可以诠释这一小段所表现的意境。开始进入时钢琴暂时停止,古筝单独完成此部分,表现的也与快板的规整的形式大大不同,旋律更加的自由,并不是充斥着强烈的紧张感。旋律由弱渐强,慢起渐快,到后面右手摇指与左手的刮奏相结合,再加上力度的不断深化加强,充分地表现了主人公痛苦的挣扎却无能为力的内心情感。紧接着到了结尾部分,古筝旋律还没有结束,钢琴旋律又加以推进,给人荡气回肠和洒脱的意境。

(五)再现之刻骨思念

尾声再现主题,却与慢板的主题大不相同,情感表现更加的悲切痛心,是快板加华彩激昂后的平静,给人一种诉说与耳酸心热,全曲钢琴和古筝同时强有力的和弦解决,扣人心弦,极为震撼。亦是对爱情的升华,亦是无尽的思念。

三、陕西筝派之特色音乐风格

(一)陕西筝派音乐风格形成与发展

陕西筝派是植根于陕西民间音乐上而孕育出的一朵花蕾,它不仅吸收了碗碗腔、秦腔等陕西民间特色音乐,还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不但充分表现出陕西人民的智慧与思想,更加展现出陕西音乐独特的“秦声”之奥妙精华,生生不息,流传至今。

筝发源于陕西,而最早见于文字的则是在作者上文提到的李斯的《谏逐客书》的“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中。由此可知,筝乃为“秦筝”之声,换句话说,秦筝实乃地道的本土筝音,在陕西的地方土壤上逐渐形成、继承并发展的。

在焦文斌先生的《纵论“秦筝归秦”及其历史实践》一书中所提到陕西筝在陕西民间形成,而到大约了惠文公(公元前399—公元前387)时期,筝进入了秦氏,由此进入宫廷。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年间,秦王下令驱逐包括有李斯在内的全部政客,后李斯上奏《谏逐客书》,便有了里面的“退弹筝”一说,从而筝又从宫廷回到民间。由此可见,筝与陕西民间的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悠悠历史长河,不论是从为秦人弹奏琴声,还是作为宫廷音乐中的表演乐器,以及地方小曲的伴奏之器,秦筝都是与陕西民间音乐共同进步发展的。

陕西音乐的风格特色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地域文化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陕西在许多君主眼里为“吉祥富裕”之地,许多王朝都建都之此,所以山西的民风更加的威武大气。并且,陕西处于我国北方地带,地域广阔,不仅有沙漠还有高原等多种地貌形态,由此造就了其音乐的质朴厚重,悲凉苦楚,深情久远的特色。在与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人文、其他地域的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陕西独特魅力的筝乐,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被悲情婉转,时而粗狂酣然,时而委婉绵长,无疑不透露着其音乐所散发的独特生命力。

秦筝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在有一段历史时期,陕西筝的“真秦”之声几乎近于绝响。很长一段时间,秦筝只在榆林地区作为伴奏而出现过,榆林地处偏远,文化落后,而筝的弹奏技法还处于最早多用右手的大指与食指弹奏,而左手则很少的颤弦、揉弦上。“秦筝”在陕西地区逐渐地失传,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批优秀的陕西筝家们的带领下,提出了“秦筝归来”的口号,又开始对“秦筝”开始深入的挖掘、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从演奏技法还是风格特色都重新给予了研究和发现,从而使人们对陕西“秦筝”重新得到了认识,再加上陕西筝家的共同努力,又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的陕西筝曲,秦筝的地位又逐渐恢复起来,并且涌现了大量的陕西筝传统名曲,如《香山射鼓》、《秦桑曲》、《绣金匾》、《姜女泪》等。到了现代,又创作了具有时代气息的陕西筝曲,如《五陵吟》、《望秦川》、《云裳诉》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二)陕西筝派之“碗碗腔”

要想更深入的研究《云裳诉》所表现的情感,不难发现,陕西筝派的“碗碗腔”可作为整个曲子的感情主线。碗碗腔,传统戏曲的一种形式,陕西戏曲以它为代表,它又称为“阮儿腔”或是“灯碗腔”。碗碗腔幽雅、缠绵,婉转细腻,它既有着舒缓、清新的感觉,又有着感人至深的唱腔,把戏剧里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而又多变的感情表现得活灵活现。碗碗腔的唱词很讲究“声韵”,句子有长有短,颇为不同。碗碗腔的艺术表现中,它既带有表达欢乐气氛的“欢音”,又有表达悲伤的“苦音”。正是因为如此,《云裳诉》中的激昂刚劲和哀怨悲惋、缠绵悱恻的旋律都体现了碗碗腔的表现艺术。

(三)陕西筝派中特色演奏技巧

陕西筝曲中特色的技巧是右手的快速托劈,加上左手变化音fa 和xi 之间的按滑,在演奏中,左手大指的按滑也比较多。

1.右手大指的托劈

右手大指的托劈技法,在陕西筝曲的演奏中屡见不鲜,《云裳诉》也不例外。在进行演奏时,除了需要臂力与腕力相互协调以外,更加注重的是大指的指关节的运用。

在《云裳诉》中,托劈指法表现给人最为深刻的要属快板了,乐曲中除了基本的托劈指法,还有双托批的指法。双托劈为相邻的两根琴弦,右手大指同时触弦进行弹奏,基本是在展现筝曲中的高潮或者是某一部分的重音时使用。这样的技法,不仅增加了古筝演奏技巧,更加把大指弹奏时的音色明亮,力度强的优势展现出来,从而使曲中的旋律更加富于起伏的感觉。

2.左手按滑音

碗碗腔中的“欢音”与“苦音”,要想完全地使这两个音表达完美,我们首要着重点则是在左手的韵律上。陕西筝曲最重要的风格则是体现在其音律的不规则与特殊,再加上两个变化音在琴弦按滑之间的游移上。所谓的“游移”,就是陕西筝称之为“苦音”的微升fa(四级音略高)与“欢音”的微降xi(七级音略低)。要想表达韵味,就要把按、滑、颤音做到融为一体。快按慢回滑,幅度不要偏大,主要掌控在曲中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回滑力度上。在出现变化音下滑时,首先是小2度的下滑,加上颤音后的“4”和“7”则在之后下滑时将左手回滑1毫米,在回滑时切忌要慢,婉转细腻地表达。“欢音”在快板部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苦音”则多体现在慢板的部分。

(四)对作品在特色艺术表现方面的体会

因为本人非常热爱古筝传统文化,经常参加一些古筝音乐会去感受中国古筝独特的美。第一次聆听《云裳诉》是在袁莎老师的独奏音乐会上,现场聆听的效果极为震撼,“悲”字极大地被袁莎老师所表现,但当时只是浅显的体会,而当亲身研究《云裳诉》之后,才深刻地理解了曲中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云裳诉》中的“诉”,是倾诉千年的爱恋情愁,讲的是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在演奏中要想深入地了解所表达的情绪,必须完全地投入其中,想象着两人爱情的发展过程,体会两人那种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凉,相知却不能相伴的哀愁。前文提到过,主题的慢板处理部分,首先要体现哀愁,把两人爱情中的甜蜜和美好表现出来,而最后的主题再现部分,则要更多表现出无奈和痛苦,更要把“思念”的情绪凸显出来。快板则要侧重那种大军压下,紧张、压迫和危机感。最重要的是华彩部分,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述,甚至在弹奏时可以表现出其“夸张性”。最后的结尾,则要给人一种抽空的感觉,让人有种万般无奈下的“仰天长啸空悲切”的情感抒发。总之,无论如何,都要深入其境,细心体会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发展情节”,这样才能整体地把握好曲子的意境。

四、结 语

古筝,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它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是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在古筝的发展中,陕西筝派有着独具特色的功底和文化底蕴,许多的陕西筝曲也广为流传,影响颇深。

本文以《云裳诉》为例,对作品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主要音乐材料分析,在对陕西筝曲的“碗碗腔”的韵律表达上和曲子内容的情感把握方面有一些粗浅的见解,以小视角浅谈陕西筝曲的独特音乐风格,希望为以后学习陕西风格的筝曲的筝友们尽一些绵薄之力。

注释:

①出自李斯《谏逐客书》中“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②《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为唐玄宗在印度的《婆罗门曲》曲调之上改编而成。

③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参考文献:

[1]赵曼琴.陕西筝曲演奏音律问题微探[J].秦筝,2008,1.

[2]姚艳红.论古筝曲〈云裳诉〉的音乐创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张维.云想印上花想容——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探析[J].黄河之声,2011,3.

[4]孙清.以〈云裳诉〉〈望秦川〉为例解读当代陕西筝曲的艺术感染力[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1.

[5]张蓓.古筝曲〈云裳诉〉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力[J].黄河之声,2015,8.

作者简介:张卉(1992.3-),女,吉林省长春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高师钢琴学习中有效慢练的合理性分析
《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欣赏》课程辅助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外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弹奏之剖析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