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
2016-04-26李登华
李登华
南昌市第三医院 33000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
李登华
南昌市第三医院 33000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待的108例疑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CT及X线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观察早期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早期CT诊断灵敏率、特异率、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显著。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早期CT诊断,保证了检出率与确诊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CT诊断;临床价值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于骨科常见与多发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待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股骨头塌陷及骨关节炎等,如果治疗缺少及时性与有效性,甚至会导致残疾,从而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与普遍,如:X线、CT检查等,但关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以108例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证实了早日CT诊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待了108例疑似患者,其中男68例,女40例,最小32岁、最大65岁,平均(38.6± 9.2)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痛及髋关节内旋活动障碍;③均无精神疾病。
1.2 方法
入院后,给予X线及CT检查,前者选用西门子DR拍片机,焦距为80~90cm,电压为80~90Kv,电流为10~12mAs,使用自动曝光技术;后者选用GE64排螺旋CT,由髂嵴上缘至坐骨下5cm,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mAs,采用高速全容积扫描模式,重建软组织窗,收集有关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后,展开图像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早期CT诊断的灵敏率、特异率及准确率[1]。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处理资料,计数资料表示(n)与(%),组间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X线T检查的真阳性60例、假阴性8例、真阴性34例、假阳性6例;早期CT检查分别为67例、1例、39例、1例。早期CT检查的灵敏率、特异率、准确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早期CT检查及X线检查的灵敏率、特异率及准确率对比[n(%)]
经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9例,其中26例患者骨小梁增粗,呈扭曲状,可见斑块状高密度硬化区,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的特点,主要是因骨组织缺血造成的,在骨内外致病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局部血供障碍,待病情进展后,骨髓组织可能受损,随之便会发生骨细胞坏死,严重情况便会导致残疾,进而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经学者研究指出,此疾病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分别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前者主要是因髋部受伤,导致股骨头局部缺血,经恶性循环后,致使骨性改变;后者是因长期用药、高血压、酗酒等造成的。
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临床上常给予X线检查,其优点为简单、经济、便捷,可直接观察病变,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但该检查方法也存在不足,最为明显的便是准确率偏低。而准确诊断是临床治疗前提条件,因此,在先进技术与设备支持下,提出了CT诊断,检查过程中正常者的股骨头完整,骨皮质连续,骨密度均匀,骨小梁呈拱形,而早期发病者的骨密度增高,骨小梁呈星芒状,并且扭曲,此时的早期图像特征,保证了诊断准确性[2]。
本文以108例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了明确早期CT诊断的价值,与X线检查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为:CT检查的灵敏率、特异率及准确率均相对较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 CT检查,优势明显,其可直观、有效观察股骨头前部,此为常见发病部位,便于发现早期硬化改变,掌握患者细小骨折程度,从而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见于血供较少的脂肪髓组织,而对于红骨髓而言,因血量良好,较少发病。在发病早期,坏死组织较少,但受代谢物及死亡细胞等影响,可能造成局部炎症反应,随之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坏死组织内出现新的血管,骨质吸收将增加、炎症反应将更加明显、骨活动量也会增多,最终导致骨性改变。经CT检查,呈现了对应的改变,以此为依据,进而提升了诊治水平。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了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型,0期为正常,Ⅰ期为骨小梁增粗、呈扭曲状,斑块状高敏度硬化,并伴有骨质疏松;Ⅱ期为斑片状骨硬化;Ⅲ期为轻微骨碎裂,关节面塌陷等[4]。
综上所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CT诊断,通过清晰的坏死征象,保证了诊断准确性,临床上应大力推广。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样本量过少,随访时间较短,日后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及长随访研究,以此明确CT诊断的远期效果。
[1]霍学军,乔文增.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综合影像诊断[J].中国伤残医学,2013,12(07):59-60.
[2]肖云洪.X线、CT、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06):146-147.
[3]姜金杰,马彦,孙希刚,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SPECT与螺旋 CT诊断及对照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3,12(01): 114-115.
[4]夏耀峰.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9(04): 6120-6121
R681.8
A
1672-5018(2016)09-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