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输血建设对改善我院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影响
2016-04-26韩华
韩华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输血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加强输血建设对改善我院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影响
韩华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输血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观察加强输血建设对改善我院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2013年~2015年我院输血建设采取的各项措施,统计记录临床科室血液成分使用情况,并对近3年RBC(红细胞)、FP(血浆)、PLT(血小板)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近3年,我院临床用血评价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住院患者总输血率(5.35%、4.22%、4.23%)、RBC输注率(3.08%、2.58%、1.91%)、FP输注率(2.50%、2.10%、1.99%)、PLT输注率(0.65%、0.53%、0.59%)、住院患者人均输红细胞量(0.35U、0.30U、0.28U)及住院患者人均输血浆量(0.27U、0.21U、0.18U)均有明显改善,2014、2015年较2013年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建设可有效改善我院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且益于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的提高。
输血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输血率
近年来,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受到国内很多医疗机构重视,加强临床输血建设,改善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成为近年来临床探索的重要工作[1]。目前,主要通过临床病历记录、临床用血申请单对临床合理用血进行评估监管,国内外相关报道证明实时检查方式可改善用血评价考核指标[2-3]。本研究以我院临床用血评价客观考核指标临床应用和对比分析为基础,观察加强临床输血建设对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3年患者全部用血数据统计均使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1.2 血液成分来源及种类 各血液成分均从我市血液中心库调取,且均按3类对血液成分进行汇总统计:RBC、FP、PLT。
1.3 血液成分单位计算 1U为200ml全血,1U全血制备人任一成分为1U(血浆100ml为1U):单采血小板以1个治疗量计算。
1.4 临床用血评价客观考核指标统计标准 临床用血评价客观考核指标统计标准:(1)输血人数及人次,住院患者总输血率=(全院输注异体血液成分总人数÷同时段出院患者总人数)× 100%;(2)RBC、FP、PLT输注率:(RBC、FP、PLT输注总人数÷出院患者总人数);(3)住院患者人均RBC、FP、PLT输注量:(RBC、FP、PLT输注总量÷出院患者总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考核指标统计,全部数据均为数据源软件统计筛选,并采用Microsoft-Excel2007对数据汇总、编辑及计算。
2 结果
近3年,我院加强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RBC、FP、PLT等用血评价考核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表1 2013年~2015年临床医疗基础指标及临床输血相关数据
表2 2013年~2015年住院患者总输血率、各血液成分输注率及成分输血率(%)
注 与2013年住院患者总输血率、RBC输注率、FP输注率、PLT输注率相比,aP<0.05,bP<0.05
表3 2013年~2015年住院患者各血液成分人均用量(U)
3 讨论
目前,常规回顾性病例稽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用血建设需求[4-5]。临床用血评价体系客观考核指标发挥临床指导作用的前提是优化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和环节,实现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数据无缝连接和实时共享,其次是对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的环节、措施及制度持续改进并落实,加强输血科医务人员自身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培训和学习,并于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不断实践,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全面、有效。
近年来,国内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我院全面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并落实《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且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用血评价考核被纳入我院临床重点研究对象。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我院近3年逐年改善,2014年改善尤为明显,住院患者总输血率、RBC输注率及FP输注率明显下降,住院患者RBC、FP、PLT人均用量也均有降低。其原因为我院加强临床用血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临床输血申请单审核、临床输血病历严格检查,并落实临床用血制度,对临床输血管理全面控制。表明我院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可知,加强临床输血建设可有效改善我院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且益于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的提高。
[1]安海莲,崔春兰,金玉顺.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改善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971-973.
[2]黄原,朱月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输血全过程管理[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64-167.
[3]田华.论在输血工作中加强医学伦理建设的意义与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620-622.
[4]杨金柳,刘祖勇.永州市中心储血点建设及输血管理情况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72-73.
[5]刘建辉,王凤红,贾桂丛.河北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现状调查与探讨[J].河北医学,2015,21(7):1217-1220.
R457.1
A
1672-5018(2016)09-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