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6-04-26何迁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9期
关键词:感染者流行病学艾滋病

何迁

赫章县人民医院 贵州赫章 553200

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何迁

赫章县人民医院 贵州赫章 553200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 5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并就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汇总,并总结患者主要存在的临床症状与特征。结果:艾滋病的发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因素,均存在一定的联系,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及采供血人员、使用血制品血友病人、吸毒等多种,临床症状则以发热、咳嗽、口腔病变、消瘦、贫血、腹泻为主。结论:应多部门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艾滋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

艾滋病(AIDS)属于一种传染病,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1]。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多改变,HIV感染及AIDS的发病率也随之提升,传播途径更是愈加多样化。根据我院所收集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我院于 2012~2015年期间所收集的 56例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病例均经过我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免疫室 HIV抗体检测初筛阳性,并得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复核。在这些病例中,HIV感染者为32例(57.14%),AIDS患者为 24人(42.86%)。在这些患者中,包括了男性患者 45例(80.30%),女性患者11例(19.70%)。并且,随着女性患者年龄的增加,其相应的比例存在增加趋势,但始终低于男性患者。

1.2 方法

(1)针对所采集的我院5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并就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汇总。

(2)通过以上分析汇总,总结患者主要存在的临床症状与特征。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各部分病例数与总样本数之比(构成比)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患病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5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情况调查发现:(1)按照年龄来分,发病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为71岁。其中,低于50岁的患者有46例,所占比例为82.14%;而处于49岁以上的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17.86%。(2)按照性别划分,则男性患者45例,占据80.30%,而女性患者为11例,占据比例为 19.70%;(3)根据职业划分,则农民发病数是44例,比例为78.57%;(4)根据文化层次来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有46例,占82.14%(见表1)。

表1 艾滋病确诊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影响比较

2.2 传播因素分析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院5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通过异性传播为主发病的有51例,占91.07%;而已婚者发病的有41例,比例为73.21%(见表2)。

表2 艾滋病确诊患者传播途径分析

2.3 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56例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如下表3所示:

表3 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

3 讨论

艾滋病主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的途径也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本次研究发现,艾滋病的发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因素,均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农民、初中以下学历、20~49岁的青壮年,以及男性等,诱发艾滋病的发病率均偏多,且多于女性。对于其传播途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外来人口、婚进人员增加,加上农村劳务输出人数的不断增多,人群流动日益频繁,暗娼、同性恋、吸毒人群也有所增多,为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

3.1 艾滋病传播途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已经从早期的既往采供血人员、使用血制品血友病人、吸毒居多等情况,逐步演变成了异性性接触,与同性性接触等传播方式,且其中尤其以异性传播占据较大的比例,根据该研究结果,应当尤其重视对于暗娼、同性恋等人群方面的管理。另外,在所研究的患者中,还出现了1例由于母性阳性所导致的垂直传播儿童病例,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处于生育期的艾滋病感染者,并针对她们的生育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在11例女性患者中,还包括5例患者是通过婚内的性传播所导致的感染,对于这些情况均应当更加注意,具体途径如下:

(1)调查发现,艾滋病患者以农民、家政、待业人员居多,并且此类患者的学历普遍较低,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方面,也知之甚少,并且缺乏一定的防控与自我保护意识,从侧面反映出在艾滋病的相关宣传工作方面,也缺乏较为实质性的成果,或宣传效率也较低,因而有待进一步提高。

(2)根据调查,患者中已婚人员占据比例较高,传播的途径则主要是以异性性途径为主的,反映出性传播是艾滋病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而婚外性行为,则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加大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

(3)对于艾滋病的宣传、具体防治工作等,不应当局限于某一个部门开展工作,而应当事先多个相关部门联合工作的方式,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宣传实效。根据此次的调查分析情况,可以针对人群特点,适当调整开展宣传工作的方法,例如通过选厂画册、小报、影像宣教资料等,并将该项工作深入农村与社区,以及学校学生与老年人,从而广泛传播防艾知识。

(4)在宣传工作中,还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自身,对于防艾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能够为广大群众和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到位的检测咨询,争取能够做到病情的早发现、早控制[3]。

3.2 临床特征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口腔病变、消瘦、贫血、腹泻为主。实验室检测CD4细胞计数<50~200/mm3占79.84%。当CD4细胞在200~300/mm3时即可发生机会性感染,CD4细胞越少,发生机会性感染机率越高,病种越多。结果表明,收治病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机会性感染病变临床症状,个别 CD4细胞极低,临床病情也相当严重。PC、TB、PM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78%、36.99%、46.59%,说明就诊AIDS病人大多数是出现机会性感染体症就诊的。因此,临床医生在就诊时要特别注意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警惕性和机敏性,早期做出诊断,以免造成疾病的误诊和漏诊,并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对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局面;(2)拓展艾防工作面,逐步加强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防治水平;(3)针对农民工、流动人员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探索开展针对MSM人群和吸毒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工作;(4)在继续开展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干预同时,对路边发廊、足浴等场所性服务小组开展监测与干预,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以阻断艾滋病通过性途径进行传播;(5)规范开设 VCT门诊,逐步开展和扩大艾滋病检测咨询的覆盖面,以早期发现和早期管理传染源,同时运用阳性告知和孕检服务等综合防治预防策略,减少婚内及垂直传播等二代感染。

[1]程春旭.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2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32):59-60

[2]曹建海,金琼坚.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100-101

[3]朱秋映,朱金辉,刘伟,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29-31

R512.91

A

1672-5018(2016)09-030-02

猜你喜欢

感染者流行病学艾滋病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世界艾滋病日》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