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降低中医院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分析

2016-04-26周泉红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医院血透动静脉

周泉红

德清县武康镇德清中医院 浙江湖州 313200

品管圈在降低中医院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分析

周泉红

德清县武康镇德清中医院 浙江湖州 313200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中医院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改善血透室护理工作效果。方法:对我院血透室护理干预工作进行分析,进行为期半年的督促整改,对比整改前后血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总结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5%,明显低于品管圈实施前的1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品管圈;血透室;护理干预;不良事件

血液透析工作具有明显的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特点,其中护理安全是患者最为基本的需求,更是护理监控工作中的核心目标[1]。在血透室,护理人员在执行每一步操作时,都可能会受到来自患者自身、操作设备以及操作人员本身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血透护理工作中的不良反应事件[2]。品管圈(QCC)是基于同一岗位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自发组成的小组或者团体,团队中成员分工明确,应用品管工具开展工作[3]。我院在2013年7月开始在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详细实验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7月前半年期间的血透室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记录。2013年1-6月期间血透人数总计900人,总透析10210例次,其中护理不良事件为90例(动静脉穿刺处渗血45例——50%,机器数值设置错误27例——30%,透析过程中有补液口进入空气9例——10%,动静脉穿刺针脱出、透析器管路凝血、透析器破膜各3例)。

1.2 方法

遵循自愿原则成立QCC小组,小组成员包括6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另外选择1名圈长、1名辅导员,此次主题为“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品管圈圈长以及辅导员借助QCC工具来进行活动计划的拟定,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工作责任的划分,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活动周期是2013年7月到12月,时间共计半年,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并于每个月初或者月末召开一次圈会。根据品管圈实施前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将因素前三位(动静脉穿刺处渗血、机器数值设置错误、补液口进入空气)视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中的重点把握内容。对透析中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策略(动静脉穿刺处渗血问题:需要对护理人员的血管穿刺手法进行培训,并于穿刺前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以保证穿刺可以一步到位,降低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心理痛苦。另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血管护理培训,为了保证患者更好的学习,护理人员可以进行实施演练;机器数值设置问题: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并于患者上机前后进行查对制度透析参数核对。另外,病例书写要规范,并做好层级检查工作中的双人核对、多人核对工作;补液口进入空气问题:在预冲管路完毕后,要对小夹子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夹偏的问题,另外增加巡视次数)。同时,项目负责人遵循 PDCA循环模式,要求护理操作人员严格遵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4]。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0对本次透析室护理干预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品管圈整改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品管圈整改前后血透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对比结果详见下表1。整改后半年内血透室共进行血透800例患者,血透998例次。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在血透室护理干预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帮助护理工作人员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表 1 透析室护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计划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n(%)]

3 讨论

品管圈是科学性且持续性的活动,团队小组也被称之为质量改进小组,本着参与人员自愿的原则,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工作责任以及内容的划分,不但能够成功激发成员工作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将护理工作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参与[5]。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来看,我院血透室护理干预工作于 2013年7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从强化血透室安全管理工作开始着手,针对血透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既往经验,强化高危因素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人员本身的护理意识以及工作责任心。综合实验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品管圈前后血透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整改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整改前,P<0.05。事实证明,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就当前阶段的中医院护理工作来看,主要是借鉴西医院的护理管理方法,但是中西医理论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出现了明显的配合不佳情况,影响到中医工作的开展,而品管圈活动在中医院中的实施价值,可以在保证中医院工作特色的基础上开展有价值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具有很好的实施价值。

[1]王晓玲,丁学梅,刘丽秀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79-181.

[2]金美春,崔顺锦,荣淑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4):534-535.

[3]张琳,魏秀花,张明兰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5):168-169.

[4]钟智华,王明星,王碧华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130-131.

[5]李灵丽,詹纯英.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在透析患者控制体重增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5(9):76-78.

R248

A

1672-5018(2016)09-137-01

猜你喜欢

中医院血透动静脉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